近年來,沅江市圍繞爭全省先進、爭真抓實干獎、保全市平安“兩爭一保”奮斗目標,下先手棋、打主動仗,壓實黨政領導“重點關鍵人”責任,探索風險隱患規范化排查整治,從嚴監管執法“打非治違”,強化綜合監管、預警提示,促進安全生產鞏固提升仗由應急“單兵作戰”變為全域“集群沖鋒”。截至2023年,沅江市已連續兩年獲評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全省優秀單位,持續3年杜絕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和非安全生產事故,做到無火災亡人事故和森林火災事故,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可控。我們所做的主要工作有:
一、突出高位推動
沅江市把保安全、護平安當作首要政治任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身體力行,主要領導開年即相繼調研應急管理局,并分別帶隊指導企業復工復產。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書記專題會、政府黨組(擴大)會、安全生產例會等會議,研判和部署應急管理暨安全生產“鞏固提升仗”工作,主要領導研究調度、帶隊督查安全生產工作達40余次。同時,我市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于年初落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預算經費約1509萬元,并分別投入5000萬元、1500萬元,用于水旱自然災害防治和道路頑瘴痼疾整治項目。
二、突出一崗雙責
今年4月10日,兩辦聯合印發《2023年沅江市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職責任務清單》,對黨政領導“重點關鍵人”,包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內的所有市級領導,以及市直、鄉鎮主要負責人在內的所有班子成員,就“如何履行安全生產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和量化要求,要求安全生產與業務工作“同時安排部署、同時組織實施、同時監督檢查”。8月,市安委辦組織開展“職責任務清單”落實情況督查,在全市范圍內書面通報了14個鄉鎮部門22個問題,給相關負責人敲響了警鐘。目前,沅江市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盡職免責”理念在各級各部門中已深入人心、成為共識。
三、突出隱患清零
一是緊盯重點。對標對表、全面落實“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燃氣安全專項行動、七大領域專項整治、煙花爆竹領域專項整治、消防安全整治”和各級安委會部署,突出道路交通、交通運輸、水上交通、燃氣液化氣、建設施工、消防、自建房、防溺水、水上作業等19項重點安全領域,以及非法捕撈、煤氣中毒、違規特種危險作業等風險隱患重點,每個工作日開展排查整治行動,全力打好安全生產鞏固提升仗。二是摸清底數。各安委會成員單位及各鄉鎮通過摸清底數,將行業或屬地生產經營單位全部納入監管視線,全市分門別類建立生產經營單位管理微信群136個,15個鄉鎮(園區)和12個重點行業領域共建立161個重大隱患臺賬;全年共排查隱患13245處、整治11450處,其中重大隱患排查161處、整治136處。三是強化監管。各行業部門和屬地鄉鎮著力強化日常監管檢查,督促生產經營單位落實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法定職責、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定期開展重大隱患“自查自糾”、落實安全事故預防機制以及教育培訓、預案演練、安全風險日常警示等工作。其中應急部門共檢查直管行業企業156家、發出限期整改指令78條,督促企業整改隱患557處;消防部門共檢查社會單位1618家,發現火災隱患3836處,督促整改火災隱患3804處,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1476份,全年共接處警317起、出動車輛632輛臺次、出動人員3482人次。
四、突出打非治違
一是落實依法行政。全市上下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牢牢牽住“行政執法、打非治違”這個安全生產監管的“牛鼻子”,用法律武器保障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確保風險隱患清零。全市各部門“行政執法、打非治違”共處罰797起,罰沒465.4萬元,行刑銜接案232起。二是落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部門嚴格落實年度監管執法計劃、聘請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參與監管執法、按處罰額的30%保障執法經費等措施,推動應急管理直管行業安全生產規范化治理,以應急“內業”為實驗田,為提升沅江市本質安全探索方向和道路;全年行政處罰50起,罰沒90.4萬元,行刑銜接案4起,省部級典型案件分別為2件和12件;按照“不放過一起”原則,共開展事故調查2起、處罰3起,罰款41.02萬元,形成了以事故教訓推動安全生產的良好勢頭,直管行業“零事故、零傷亡”。三是落實消防安全。全面提升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管理水平和火災防范整體能力,確保全市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管理的良性發展。今年來,消防部門處罰65起,查封11家,責令三停8家,罰款20.114萬元,重大火災隱患立案16家,重大火災隱患銷案14家,全市火災事故“零傷亡”。
五、突出信息溝通
一是強化群聊管理。完善109人的應急管理“一把手”群、235人的應急管理群、414人的災情信息群,深刻吸取外地突發事件教訓,增強政治敏銳性,在群內第一時間通報、第一時間預警、第一時間推動,全面增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二是強化信息通報。加強指揮協調、預警預報,每日匯總部門鄉鎮工作情況,做到一天一簡報,并同步報送主要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倒逼部門鄉鎮“比學趕超”。全年共印制工作日報215期,發放警示、提示、交辦等函件37份,發布預警、預報、提示信息570余條,完成14個鄉鎮和20余家成員單位的全覆蓋督查。三是強化聯絡機制。落實“631”叫應機制,汛期成功迎戰了11輪強降雨,發布風災等各類災情警示信息135期次、微信短信91萬條26.8萬人次,緊急轉移635人,實現人員零傷亡,防汛工作被省防辦發文書面表揚。
六、突出能力提升
一是管理運行水平提升。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指示精神,在省廳和益陽市的關心和支援下,投資2.4億元、用地115.8畝、總建筑面積2.38萬平方米的洞庭湖區域應急救援“益陽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時,設立正科級事業單位,著力加大保障力度,確保中心正常運轉,初步形成了“防大災、備大災、救大災”“應急統籌、分塊管理、分級負責、信息共享、總體聯動”的基層應急救援管理運行機制。二是隊伍建設水平提升。我市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統籌規劃市域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全面強化應急救援人員力量建設。目前,形成了以沅江消防救援大隊為尖刀連、部門鄉鎮應急隊伍和民兵為主力軍、新華救援隊和沅江市退役軍人威龍應急救援隊等社會力量為必要補充、省應急救援機動四大隊為后備支援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總人數達1792人。三是裝備物資水平提升。持續夯實以水利部門防汛物資中心、鄉鎮應急物資、部門行業應急物資為核心儲備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不斷完善省備災減災中心沅江倉庫、“益陽中心”倉儲物資為戰略支援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目前,已儲備“三石”庫圍109處9.9萬方、袋類117.48萬條、彩條布13.47萬平方米、土工布7.725萬平方米,常規防汛物資儲備總量已達到省定標準。
雖然我市在安全生產和消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對此,我市將以此次績效考核為契機,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持續提升安全生產工作水平,為益陽市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沅江貢獻。同時,我市還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做好迎檢準備,嚴守政治紀律、工作紀律,扎實做好各項后勤保障和服務工作,為考核組高效開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創造良好環境。對考核組指出的問題和不足,我市將照單全收、認真整改,主動學習先進經驗,誠懇聽取意見建議,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做到舉一反三、長期堅持,全力推動安全生產工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