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高新區2021年度經濟工作要點
2021年度沅江高新區經濟工作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講話精神,深入貫徹中央、省委、益陽市委及沅江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富有活力、富有競爭力、美麗園區”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強基礎、補短板,抓項目、強產業,抓服務、優環境,全力推動園區升級,充分體現高新區在沅江產業強市以及推動二次創業實現 “三年三步走”邁上新高度的責任擔當。
一、穩經濟增長,確保園區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1.確保園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
確保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70億元,同比增長11.45%,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310億元,同比增長11.51%,規模工業增加值70億元,同比增長11.11%。工業稅收3.45億元,同比增長15%。
2.確保園區綜合實力在省市進位爭先。
對標對表省園區辦、省科技廳、益陽園區辦對園區的評價考核要求,積極強弱項、補短板,確保沅江高新區在全省144個園區排名進入前60名,在全省43個高新區排名進入前20名,在益陽市9個園區排名進入前3名。
二、強承載基礎,著力建設美麗新園區
3.加速推進園區基礎提質改造。6月底前完成旺豐路東段、金美大道東延路、青年路西延段、南岸山路、丁家壩路北段、天順路南段、楓楊路東段、中聯智能大道南側道路的征地拆遷,年底前建成通車;6月底前完成青年路等5條已建成市政道路白改黑24.1萬平方米及4萬平方米建成廠區道路提質改造工作。11月份完成食品產業園配套綜合樓主體工程;年底前完成船舶工業特色小鎮景觀大道東段建設(白沙大橋至雙魚船舶)、自來水管網(海荃、桃花江)、船舶企業污水處理設施、中南配套園廠區道路黑化、萬駿新能源船舶基地配套基礎設施(三通一平)。
4.加快安置區建設步伐。6月份完成青春青年安置區污水處理設施及路面黑化,12月份完成綠化亮化工作;9月份完成青年壩大嘴大勝安置區樁基礎施工;6月份完成樅樹安置區樁基礎施工;6月前完成丁家壩安置區的樁基礎和基礎工程,12月前主體施工至15層。
5.加快建設園區標志性工程。4月份完成主園區、服裝產業園形象雕塑及指示牌;9月份完成食品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形象展示標牌;12月中旬完成高速出口等部位展示標牌。6月份完成高新區綜合服務樓一樓展廳項目,11月份完成沅江市先進技術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三、抓產業升級,努力增強園區發展內生動力
6.大力招商引資。重點圍繞工程機械、紡織服裝、食品,船舶制造等四大主導特色產業,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傳統產業項目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項目。對重大的高新技術企業或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全力引進。確保全年引進紡織服裝類項目10家,工程機械類項目5家,食品類項目5個,船舶制造類項目3家,電子信息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項目3個,其中投資過1億元的4個,投資過5000萬元項目4個。
7.全力推動產業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中聯重科沅江智能制造產業園相關配套建設,確保確保中聯智能制造產業園6月底前完成設備調試并正式投產,12月底前完成整體搬遷;加快工程機械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建設,確保8月底前完成7.7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12月份公寓、研發中心主體封頂,實現10家配套企業入駐投產;進一步完善食品產業園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年底前入駐的11家食品企業全面投產;加快海洋工程和軍民二用多元聚烯烴繩網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建設,確保10月份廠房主體封頂,12月份項目竣工投產;加速推進小龍蝦項目、金江水產、顯峰食品、精一科技、廣隆包裝、微克科技、恒瑞管樁二期、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南洞庭電商物流中心、恒興正旺、德旭新能源、海荃游艇、中民筑友、通達板材、興欣能源生物能源加工基地項目、萬俊新能源智能游艇項目、金航LNG新能源船舶生產基地、中海金屬船舶基地建設等18個項目建設。
8.加快推進工業小鎮建設。一是全力推動船舶工業特色小鎮建設。以沅江市船舶制造工業特色小鎮獲批為契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及軍民融合平臺服務,引導船舶產業圍繞“綠色環保、新能源、軍民融合、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打造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的綠色環保船舶小鎮。2021年主要抓好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導向標識系統、小鎮客廳(船舶館),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親水碼頭及船舶廣場建設項目、湖南博海船舶檢測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海荃清潔能源船艇開發制造建設工程項目、中民筑友裝配式建筑項目、隔熱夾芯板生產線建設項目8個項目的建設。二是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工業小鎮建設。以中聯重科沅江智能制造產業園為依托,瞄準湖南生態工業小鎮的標桿及輻射中南的機械制造產業基地目標,全力打造集約高效、生態健康、配套完善的智能制造生態工業小鎮。2021年,主要抓好工業小鎮一期7.7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及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年底前10家工成機械配套企業入駐,積極謀劃啟動二期項目建設,完成工業小鎮整體規劃設計。三是科學謀劃辣椒工業小鎮建設。緊緊依托辣妹子品牌及胭脂湖優質辣椒資源,積極謀劃建設胭脂湖辣椒小鎮,以文化先行、環境與經濟雙贏的新模式,打造一個集生產、研發、銷售于一體的行業領軍代表品牌和新時代、新環境、新業態的企業運營樣板。2021年主要做好辣椒工業小鎮規劃設計。
9.抓好小微企業的培育。按照“小入規、規升股、股上市”的思路,主要抓好園區小微企業入規工作。對符合園區產業導向、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的創新型、科技型、成長型符合條件未入規的企業積極培育入規;對于已入規的企業,加強指導進行升級;對于“小、散、弱”企業,通過整治、淘汰、改造、提升等措施促進小微企業上規升級。確保全年新增規模企業13家以上。
10.抓好科技創新。建好58科創平臺,積極引進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確保全年新增高新區技術企業5家;支持鼓勵園區企業科技創新,采用新設備,自主研發新產品,創建新品牌,申報新專利,實現企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支持鼓勵企業申報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支持鼓勵企業引進高層次的人才。確保沅江高新區在全省43個省級高新區排名進入前20名。
四、抓要素保障,全面破解發展瓶頸
11.加強資金保障。多途徑、多渠道籌措園區建設資金,確保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盡快建立園區建設資金的主渠道、主平臺,充分發揮主渠道、主平臺的融資功能;進一步充實壯大產業發展基金池;加強立項爭資,充分利用船舶制造特色產業金字招牌,認真包裝項目,積極向省工信廳、發改委、軍民融合辦爭取特色縣域經濟、產業集群、特色小鎮建設、平臺建設等各項資金支持。2021年,力爭籌集建設資金7.3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8億元(丁家壩安置區及園區提質改造和工程機械智能制造一期按工程完成投入的40%計算),征拆資金3.5億元(含工業小鎮二期400畝土地的征拆安資金)。
12.加強用地保障。加快工程機械工業小鎮一期、丁家壩安置區、小龍蝦、恒瑞管樁二期、恒興正旺等項目用地的報批進度,確保按項目建設時間節點要求供地。啟動工業小鎮二期項目第一部分400畝土地(中聯重科沅江智能智造園正南邊)的報批和征拆工作。
13.加快僵尸企業、低效用地及閑置標準廠房的清理。繼續加強9家僵尸企業402.6畝土地及8宗共193.7畝低效用地的清理。積極配合市自然資源局,完成正輝科技86.2畝土地與大地醫藥43.4畝土地的處置。抓緊聯系有意向的項目,積極促成對僵尸企業用地與低效用地的置換。加快園區閑置標準廠房的清理。重點抓好企業停產占用共4.1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的騰空工作。
五、抓服務企業,全面優化園區營商環境
14.扎實做好行政審批工作。認真穩妥做好32項行政審批權限承接工作,確保園區項目行政審批事務在園區內辦結。認真研究省政府向園區賦權目錄,積極做好其他行政審批權限承接準備工作。
15.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配合市財政、科工、稅務等部門,認真落實好“支持工業二十條”、“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等優惠政策,讓企業在標準廠房租賃、公共住房租賃、稅費減免、科技創新、品牌創建、專利申報、高新技術認證、人才引進、子女就學等方面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進一步梳理市工業項目各類收費標準,制定園區工業項目收費標準,確保園區工業項目收費標準不高于周邊區縣。
16.加快建立各類服務企業平臺。進一步完善紡織服裝協會,建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食品產業行業協會及船舶產業行業協會,定期組織開展活動,為企業家交流溝通提供場所;協助人社局建立并完善人力資源平臺,幫助企業及時發布用工信息。加快58科創服務平臺建設,年內投入運營。
17.壓實企業幫扶責任。強化園區服務企業的責任。將服務企業制度化、常態化。建立“一家企業、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幫扶工作機制,大力開展問題清零、問題銷號行動。強化部門服務企業的責任。進一步完善“園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將部門服務園區企業工作情況納入績效考核,今年嘗試將各鄉鎮向園區企業組織輸送用工情況以及教育系統培訓企業員工和輸送技工人才的情況納入服務園區發展的績效考核范疇。嚴厲打擊破壞園區營商環境行為。嚴格執行企業寧靜日制度,杜絕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行為。除安監、消防部門外,其他部門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入園檢查,特殊情況須經優辦、園區同意后,方可入園檢查。對未經允許,擅自入園檢查的部門和個人,上報紀委對其實施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