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園堅決貫徹落實市委、政府工作部署,認真對標對表“五好”園區建設目標與要求,積極穩增長、抓項目、強基礎,奮力推動園區建設進位爭先,取得一定成效。預計省“五好”園區建設評價比上年前進20名,益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評價排名同類園區前列;成功創建省級“綠色園區”,有望獲評“湖南省安全發展示范園區”。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3年主要工作情況
1.主要經濟指標順利實現轉正。1-11月,我園完成技工貿總收入304.44億元,同比增長5.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6.77%;上交稅金總額5.46億元,同比增長29.51%,畝均稅收8.76萬元/畝,同比增長29.51%;高新技術營收204億元,占比67%;主導產業營業收入214億元,占比70.4%;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4.96億元,同比增長56.9%,增速益陽市排名第一。預計全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330億元,同比增長5.6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7.58%;上交稅金總額5.52億元,同比增長29.93%,畝均稅收8.94萬元/畝,同比增長29.84%;主導產業營業收入230億元,占比69.7%。
2.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14個市級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其中,嘉順利電子、顯峰食品、知行合一、喬湘體育擴產、金莫特電子升級改造工程、光亞菇稻等6個項目竣工投產;陶伍食品、微克科技2個項目已經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華興玻璃三期項目打樁已完成,平面規劃設計已完成,正在圖審;宏碧園食品二期、源達新能源、湘粵恒、南大儲能電站等4個項目正在加緊完善項目開工前期準備工作。此外,2023年引進的5個重大產業項目,飛艇制造基地項目、長盈皮具已經入駐園區標準廠房開始生產;桃花江游艇二期、南岳生物、萬駿船舶項目已經完成選址,南岳生物已經啟動建設。
3.招商引資與立項爭資取得新成效。今年以來,共引進項目19個,其中,16個項目已經入駐標準廠房,1個項目入場清表啟動建設,另外2個項目已經完成選址。我園還積極對接可孚醫療、寄遞物流、麻地膜項目、阿里巴巴(犀牛制造)、深圳路華致富、遼寧盤錦積葭板材、極索醫療、船途海洋科技(上海)、鈉能時代、聚美合等多家企業與項目。此外,我園還積極把握政策機遇,認真包裝項目,加強工作對接,有智能制造園區建設、智慧園區建設2個項目進入國家專項債籠子,已到位專項資金3450萬元。
4.企業創新培育取得新突破。外貿特色產業集群(紡織)成功入選湖南省縣域外貿特色產業集群;辣妹子食品順利入選19屆杭州亞運會中央廚房服務商;海荃游艇生產的戰斧游艇驚艷亮相迪拜灣。海荃游艇、華興玻璃、七力機械、怡昌力獅、辣妹子、金莫特、嘉順利7家企業被評為省專精特新“小巨人”,海荃游艇、三陽機械、恒瑞管樁4家企業技術中心被評為省企業技術中心,金航船舶被評為省級企業工業設計中心,鑫海股份被評為省消費品工業“三品”標桿企業,金航船舶LNG/柴油雙燃料敞口集裝箱船被評為省單項冠軍產品。中聯重科沅江分公司被評為湖南省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新馬制衣、鑫海股份、金航船舶、海荃游艇被評為湖南省綠色工廠。
5.資產管理步入規范化軌道。進一步理順了園區資產管理體制,加大了管理力度,實現了服裝園、食品園、船舶園標準廠房等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管理,全年收取標準化廠房租金2957萬元。積極盤活閑置資產,全年盤活閑置用地43.05畝,利用閑置標準化廠房3.36萬平方米。
二、存在的問題
1.經濟運行壓力較大。總體上看,園區主要經濟指標雖已歸正,但后勁仍然不強。從企業看,中聯重科、亞光科技、鑫海股份等重點骨干企業仍未走出低谷,尚處在低位運營階段,對園區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
2.項目建設進度不快。園區在建重大項目不多,推進也不快,對園區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明顯。華興玻璃三期由于企業自身意愿不強等原因,項目推進緩慢。
3.招商引資進展艱難。今年以來,我園雖然對接了多個項目,但真正落戶園區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多,大多數項目入駐園區標準廠房,需在園區征地建設的項目不多。部分項目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但由于政策、資金等限制,難以落戶園區。
4.要素保障難以到位。水電、燃氣、道路交通、產業工人、金融資金等均存在短板,企業生產成本高,產業聚集度低。燃氣價格比周邊漢壽、赫山等地高出近1元/方;水運航道沒有成為產業通道,陸運交通物流高速成本高,一級公路速度慢;項目建設資金保障乏力,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跟不上企業投資項目建設速度,影響企業投產達效。
三、2024年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地、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緊緊圍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扎實推進“五好”園區建設,著力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躍上新臺階,為建設洞庭湖區核心城市提供強大的支撐。
(二)工作目標任務
完成技工貿總收入355億元,同比增長7.5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10億元,同比增長8.77%;上交稅金總額6億元,同比增長8.7%,畝均稅收9.62萬元/畝,同比增長7.6%;高新技術營收240億元,占比67.6%;主導產業營業收入250億元,占比70.4%。全年新增規模企業1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家。確保園區綜合實力在益陽同類園區排名前列,在全省144個園區排位進入前70名。
(三)具體舉措
1.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擴大競爭優勢。緊緊圍繞六大支柱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全力支持幫扶亞光科技,堅定船舶行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擦亮“太陽鳥”金字招牌,持續推動桃花江游艇、海荃游艇、萬駿船舶、金航船舶等新能源船舶加速發展,把船舶制造產業做得更強、更優、更響。全力支持中聯重科沅江分公司改子公司,促其盡快企穩回升,充分釋放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加快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園配套企業的入駐,促其盡快投產達效。積極謀劃啟動工程機械配套園二期建設,大力引進工程機械配套項目,積極打造100億工程機械配套產業園。積極支持辣妹子公司上市,打造中國辣椒第一股;加快陶伍食品、宏碧園二期建設步伐,同時吸引周邊區縣優質食品項目向園區聚集,積極爭取湖南省預制菜產業項目落戶園區,進一步做大園區綠色食品產業規模。繼續扶持新馬制衣、鑫海股份等龍頭骨干企業,加快園區紡織服裝知行合一、喬湘體育等小微企業的孵化與培育;充分依托園區服裝產業園現有存量標準廠房,大力引進各類服裝企業。依托我市豐富的砂石資源,加快源達集團綠建科技生產基地項目建設,推動恒瑞管樁、湖南建國集團等新型建材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壯大新型建材產業發展規模。大力引進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項目,推動新能源產業項目集群發展。
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承載能力。完成文明路和狀元路等主要道路黑化、亮化、綠化、標識標牌、自來水管道鋪設、燃氣管道、弱電、通信、消火栓等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拉通丁家壩北路、天順路北段、教育路東延、金美大道、旺豐東路、輝煌路等斷頭路。完成所有已建成道路的供水管網建設,將園區自來水管網與市政供水管網相貫通;加快胭脂湖水廠二期的建設進度,完善配套園、中聯重科以及赤塘工業小鎮的供水、燃氣、電力架設等設施;全面摸排園區雨水、污水管網情況,完成雨水分流的建設工作。
3.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提升發展質效。緊盯畝均稅收指標,力爭園區畝均稅收增速達到15%。2024年,要確保華興玻璃三期、陶伍食品、微克科技、宏碧園食品二期、源達新能源、湘粵恒年產40萬噸碎玻璃光學智能分選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南大儲能電站項目、南岳生物項目等8個項目建成投產;確保桃花江游艇二期、萬俊船舶等項目主體工程完工,確保10個項目入駐園區標準化廠房并投產。
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發展后勁。緊緊圍繞六大主導產業,不斷延鏈、強鏈、補鏈,大力引進成長性好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項目。充分利用船舶特色產業金字招牌,大力引進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積極對接工程機械頭部企業,力爭將相關項目引入工程機械配套園;積極引進湖南預制菜產業化項目以及陳皮和枳殼深加工等項目,進一步壯大食品產業門類和規模;積極引進新型建材以及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項目。力爭全年引進各類項目20個,合同引資40億元。其中,投資2億元以上項目2個,1億元以上項目3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5個,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以上。
5.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全力暢通沅江、園區內循環,園區與部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互通有無,全力實現部門、園區、企業多贏局面。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承接下放園區的各項行政審批權限,堅決做到政務服務“零距離”。持續推動“五員合一”工作機制,進一步壓實干部職工全方位服務企業的工作責任,建立健全服務企業的網絡,打造沅江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樣板。進一步完善“園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部門支持園區建設的作用,努力形成“五好”園區建設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