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負責人:堅定不移營造地質勘查行業誠實守信風尚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3-1759940 發布機構:沅江市自然資源局 發文日期:2023-05-05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于2022年地質勘查和地質災害防治活動監督檢查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披露了對全國無地質災害防治資質和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進行監督檢查的情況。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負責人就《通報》的意義、內容等進行了解讀。

       

      堅決維護公平有序的地質勘查市場環境

      談及《通報》意義和背景,部地勘司負責人強調,2022年的地質勘查和地質災害防治活動監督檢查,是自然資源部成立以來第一次對全國無地質災害防治資質和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一并進行監督檢查,是自然資源部地勘行業管理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業監管效能的具體行動。

      部地勘司負責人介紹,地質勘查業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防災減災服務等作用的重要行業。從事地質勘查的地勘單位是地質勘查活動的主體,是地勘市場的技術服務提供者,是政府監管服務的對象。近年來,自然資源部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在國務院決定取消地質勘查資質審批后,加強和規范地質勘查活動事中事后監管,初步建立起以信用約束為基礎的新型地質勘查行業監管制度框架:印發《地質勘查活動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地質勘查活動監管的對象和內容以及各類主體在地勘活動中的職責分工;建立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監管服務平臺,公示行業活動信息,推動行業信用建設,目前全國已有5500余家地勘單位注冊,信息公示率超95%;按照統籌發展與安全的要求,結合地勘行業特點,自然資源部建立加強地質勘查行業安全生產制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部地勘司負責人強調,當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地質勘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確保能源資源安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以及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都需要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精神,順應新時期建立健全信用監管、綜合監管的新趨勢,自然資源部不斷完善規范地質勘查活動監督管理,努力建設更加誠實守信的行業生態,維護公平有序的地質勘查市場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對行業內從業單位的地質勘查活動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就是貫徹落實監管制度的重要一環。通過監督檢查,要切實發現行業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假工程、假報告等弄虛作假問題,必須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要通過制度措施和嚴格監督,加大對發現問題的懲處力度,大力營造誠實守信的地質勘查市場風氣。

      首次對全國地質勘查行業進行全面監督檢查

      據了解,自然資源部分別在2020年、2021年對地勘活動監督檢查情況進行過通報,那么,此次《通報》與以往相比有何不同呢?

      部地勘司負責人介紹,第一個變化是,2017年國務院取消地質勘查資質行政許可后,自然資源部2020年和2021年的監督檢查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開展,范圍局限于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本次監督檢查,是在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監管服務平臺運行基礎上開展的,檢查范圍不僅涵蓋了持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也涵蓋了無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說,是首次對全國地勘行業活動進行的全面監督檢查,力求不留死角。

      《通報》顯示,按照“雙隨機、一公開”方式,2022年全國共隨機抽取534家地質勘查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其中無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勘單位111家,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423家(甲級174家、乙級101家、丙級148家)。檢查中共發現123家單位存在問題,其中問題較為典型的單位53家。

      第二個變化是,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要求,把安全生產檢查作為檢查的主要內容。勇于直面問題,通過發現問題、解剖問題、通報問題,舉一反三,規范、示警地質勘查活動,塑造誠實守信的行業風尚。例如,對無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存在的問題,《通報》指出,在111家無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監督檢查中,5個省份發現37家單位存在問題,其中27家單位問題較為典型。典型問題主要表現為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缺項、安全生產培訓記錄不全等問題;安全生產隱患排查不徹底,未按要求開展隱患排查,隱患排查和整改臺賬不完整;信息填報不認真,存在缺漏、滯后等。

      第三個變化是,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的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典型問題。對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存在的問題,《通報》指出,在423家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地質勘查單位監督檢查中,16個省份發現86家單位存在問題,其中26家單位問題較為典型。典型問題主要表現為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驗收履職不到位,導致工程質量不合格,超越地質災害防治資質范圍承攬工程,提供虛假材料申報地質災害防治資質,不配合檢查工作,取得資質后專業人員或設備不滿足要求,內部管理工作不規范。

      第四個變化是,對存在典型問題的單位點名道姓,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既要在監督檢查工作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對違法違規單位較真碰硬,使監管力量成為“有牙齒的老虎”,又要明晰問題整改路徑,幫助地勘單位做好整改提升能力。

      檢查工作要嚴起來,切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結合《通報》,部地勘司負責人介紹了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對全國地勘行業監督檢查工作的要求和部署:

      一要不斷完善和規范監督檢查工作。各地要在實踐中不斷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操作規程,完善監管工作機制,提升監管能力,通過檢查切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錘煉地勘單位的業務能力,營造更加誠實守信的地勘市場環境,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監督檢查沒有發現具體問題的北京、天津、山西、遼寧、上海、江蘇、福建、江西、山東、海南、貴州、云南等15個省份,要在2023年提高監督檢查比例,切實提升檢查實效;沒有完成實地檢查的廣東、西藏等省份,要在3月10日前完成檢查。

      二要依法依規分類處理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嚴格實行并認真落實好異常名錄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管理。對地勘單位工作不規范的,要明確整改要求;對弄虛作假的,要進行失信懲戒,不得承擔財政資金項目、參與評選獎項等;對無資質或超越資質承攬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單位,除按規定進行行政處罰外,還要對業主等相關責任單位予以通報;對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要依法予以撤銷;對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工程質量存在問題的,要明確整改要求,依法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的吊銷其資質。相關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盡快依法依規處置到位。

      三要全面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舉一反三,對2020年以來檢查發現問題的單位列出清單、建立臺賬,進行整改“回頭看”,對標對表逐一復查落實整改情況,整改一個銷號一個,確保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四要開展抽查促進和提升監管聯動效能。自然資源部將選取部分省份,對2022年度“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工作開展情況及問題整改“回頭看”工作情況進行抽查檢查,加強業務指導,督促各地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查處整改到位,不斷完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分類分級標準,有針對性地化解問題,實現部省監管聯動,在實踐中不斷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