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沅江市自然資源年終工作總結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2-1696605 發布機構:沅江市自然資源局 發文日期:2022-12-14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2022年沅江市自然資源年終工作總結

       

      2022年在沅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以堅守耕地紅線、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為宗旨,以保障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服務項目建設為抓手,全力保障重點工作,著力破解難點工作,大力加強基礎工作,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任務,自然資源工作取得新的進步。

      一、2022年工作回顧

      1. 加大土地處置力度。經營性用地一律由土地招掛拍委員會確定底價,公開出讓。確保了自然資源有形市場,依法有序進行。除實行招掛拍土地外,其余土地處置,一律實行例會制,集體決策,集體定價。今年我們編制了2022年土地供應計劃,嚴格按計劃循序漸進,有保有壓的供地。全年我們組織召開土地招拍掛會議4次,研究討論土地18宗,其中網上掛牌15宗,(工業用地9宗、商住用地4宗、公共設施用地2宗)共處置面積481.27畝。全年召開局業務例會8次,研究討論土地49宗,其中協議出讓14宗,出讓面積82.15畝,土地收益1750.97萬元,劃撥土地35宗,面積852.98畝。全年共計土地出讓金收益3.622億元。

      2.項目用地保障有力。我局全力服務各類項目建設,及時掌握用地政策,加強與益陽市局及省廳領導溝通。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批回土地26宗,面積1573.29畝;調規土地12宗,面積769.1055畝;農用地轉用7宗,面積53.5725畝,確保全市建設項目順利“落地”。

      3. 嚴格耕地保護,推進土地綜合整治。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夯實田長制實施基礎。根據《益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于征求<中共益陽市委益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行田長制嚴格耕地保護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等三個文件意見的函》文件精神,召開“田長制”實施前期工作會議,認真研討與部署“田長制”工作任務。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通過1次市委常委會和3次政府常務會研究制定了《沅江市推行田長制實施方案》。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沅江的14個鎮(街道、中心)已初步成立了田長制辦公室,出臺了《田長制實施方案》與各項配套政策,確定了各屬地耕地保護責任人與網格田長名單,明確各自責任區域。二是堅持多措并舉,強化耕地保護宣傳。營造了人人盡責、保護耕地的良好氛圍,制定了《沅江市耕地保護宣傳方案》,充分利用學習強國APP、沅江發布和沅江融媒微信公眾號、新沅江客戶端、“村村響”廣播、各(街道、中心)和市直各單位微信公眾號等開展宣傳。在高速公路、國省縣道沿線、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及農村公交車投放“一法一條例一辦法”宣傳廣告以及耕地保護宣傳標語,將耕地保護觀念深入人心。三是堅持目標引領,守住耕地底線。今年省廳下達我市耕地底線目標87.54萬畝,益陽市下發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8.4萬畝。現已按省廳下發的保護底線目標帶位置帶圖版下發到各鎮(街道辦事處、事務中心),目標任務落實到每一地塊。四是堅持從大局出發,完成恢復耕地任務。今年益陽市下達我市的1500畝耕地恢復任務,我們已落實到每一個具體圖斑,按照時間節點和要求完成了選址、測量、立項、耕種、管護等工作。目前,我市已完成恢復耕地任務。五是堅持年度統籌、落實耕地“進出平衡”。沅江自2021年開始對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實行年度耕地“進出平衡”,通過統籌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整治為耕地等方式,補足同等數量、質量的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2022年擬轉出耕地1049.161畝,擬轉進耕地1055.97畝,其中來源于恢復屬性地類557.038畝,來源于其他地類472.122畝。2022年擬轉出和轉進的耕地可以實現本年度總量平衡。六是堅持遏制耕地“非農化”、管控耕地“非糧化”。嚴格按照省自然資源廳的要求完成了耕地保護一張圖初步成果,上交了基本農田整改補劃成果,落實初步分發任務指標,完成耕保專項文本編制。全面完成了“益陽市已確認項目清單”中2017年第二批沅江市瓊湖辦事處保民村土地開發項目等5個項目的整改工作,整改面積426.87畝。

      針對2022年月清“三地兩礦”任務清單中,涉及沅江“非糧化”問題面積共437.4畝(29.16公頃),其中永久基本農田171.32畝(11.42公頃),目前已整改210.39畝(14.03公頃)。沅江共解凍耕地數量指標40.3052公頃,水田規模指標33.1959公頃,糧食產能指標800144公斤。目前,指標庫為正數,其中耕地數量指標368.2967公頃,水田規模指標780.2328公頃,糧食產能指標126.0934 萬/公頃。

      4.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有序推進。根據省級下發的“三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的控制指標和技術規范,按時按質完成了我市的“三線”劃定工作。

      按照省級統一部署安排,“三線”劃定成果于20229月交省自然資源廳匯總上報,獲得了自然資源部的審查批復。

      全面啟動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12個鄉鎮),現已完成總任務量的60%

      二、存在問題

      一是用地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我市城鎮發展快、城鄉建設、招商引資等重點項目落戶沅江,土地供應壓力有增無減,保護耕地與保障發展的矛盾仍然突出。另一方面,全市粗放用地方式仍未根本改變,推進節約集約用地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二是耕地占補后備不足。2014年度耕地后備資源調查數據顯示,全市僅剩2.62萬畝耕地后備資源,其中有2.22萬畝灘涂地開發受生態紅線和洞庭湖保護制約,實際可供我市開發整理的耕地后備資源面積不足4000畝。多年來,我市雖然通過有力措施加大補充耕地力度,占補平衡壓力得到基本緩解,但從長期來看,耕地開發補充速度已跟不上城鎮建設占用的步伐,并且建設項目一般占用的是高等級耕地,新開發耕地的數量質量均難一時達到補充耕地的要求,且后備資源日漸減少,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儲備可用的抵補指標不多,耕地占補平衡面臨沉重壓力。

      三是違法用地形勢嚴峻。我市違法用地案件時有發生,雖然加大了執法監察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有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用地意識不強,知法犯法,違法用地屢禁不止。特別是在村民建房、安置性住房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尤為突出,政府被問責的風險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強化土地要素保障。繼續推進批而未供土地、閑置土地、違法用地處置工作,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占用耕地違法行為查處整改和耕地開發力度,消除補充耕地指標庫負數,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切實保障土地供應,力爭報批新增建設用地1000畝以上,確保全市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用地需求。

      二是加大耕地保護和開發力度。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依據土地利用條件、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三是持續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深入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工作,認真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抓好“三集中三到位”,進一步優化窗口設置、業務流程設置,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目標,最大限度實現便民利民;持續開展房地產辦證信訪突出問題集中化解處置,讓全市不動產登記工作切實解民憂、暖人心。按照省、市統一部署,穩步推進不動產登記“交房即交證”改革。

       

       

      沅江市自然資源局

      2022年10月25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