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2021年工作總結及2022年工作計劃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2-1555795 發布機構:沅江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發文日期:2022-01-25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一、生產概況

      今年1-11月,全市共出欄肥豬54.18萬頭,目前存欄生豬40.15萬頭,能繁母豬4萬頭,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4.23%、52.3%、25%;全市精養池塘養殖面積13.3萬畝,天然湖泊6.5萬畝,稻蝦養殖面積32萬畝,全市完成水產品總產量16.3萬噸,增長1.88%,漁業綜合產值達78億元,超額完成年初計劃任務。

      二、2021年主要工作

      (一)禁捕退捕工作情況

      去年先后榮獲省、市禁捕退捕先進單位,多次接受國務院、中央部委、省委領導視察檢閱,對沅江禁捕退捕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根據《湖南省2021年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考核辦法》的要求,經自查我市禁捕退捕工作自評得108.6分,力爭獲得2021年度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揚單位。

      一是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按照“一調查一評議三審核三公示”程序,經摸底調查、“回頭看”和精準復核三輪比對審核,省認定持證漁民2296戶、無證專業漁民112戶,共2408戶6473人。

      二是在清船清網上下功夫。共拆解各類船舶14950艘,拆解率達100%;拆解垸外“三無”船舶1545艘(“三無”船舶1275艘、躉船219艘、沖鋒舟51艘),拆解率達100%;拆解垸內農用船9015艘,其余11519艘用于垸內農業生產和水產養殖,并一一登記編碼,拆解率達100%;共回收漁具網具399.26噸、清剿地籠網2433.3噸、收繳非法電捕工具112.34噸。

      三是在打擊非法捕撈上下功夫。共出動執法人員18709人次,執法車輛2629車次、執法船艇5631艘次,立案查處非法捕撈刑事案件6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5人;辦理涉漁行政案件59起,行政處罰違法人員74人;沒收并放生違法捕撈漁獲物3126.73公斤。對市域內通往外湖湖洲的道路實行管控,嚴禁人員、車輛進入湖洲。同時,出臺系列天然水域垂釣管理辦法,開展打擊非法捕撈垂釣專項整治行動,沒收并銷毀各類違規釣具1657根,勸退垂釣人員3524人次。今年以來共立非法捕撈刑事案件43起,其中刑拘24起(31人);行政處罰19起(29人);漁獲物:1494.73千克, 收繳非法捕撈工具7只鐵爪耙;電魚設備7套;下水褲1套。

      強化市場監管上下功夫。檢查生產、流通、餐飲環節涉漁市場主體7.1萬家次,監測電商平臺307個次,下架違規網絡非法信息66條,責令撤除違規招牌店10多塊,查獲非法捕撈漁獲物100余公斤,查辦案件31起。

      五是在智慧漁政建設上下功夫。共投入1900多萬元進行智慧漁政建設,新建高清監控攝像頭143個、指揮調度中心2個,目前各項工程建設基本完成,已進入預驗收和平臺使用業務培訓階段,屆時將實現全時段、全覆蓋、無死角有效監管目標。

      落實保障上下功夫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退捕漁民安置保障“一幫一”工作領導小組,下派490名干部深入11個漁業村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全力落實“五個一批”要求,全面做好“六包”工作。開展“322”社保補貼,嚴格落實湘人社發〔2020〕37號文件精神,發放省認定專業漁民和兼業漁民社保資金,出臺《沅江市其他持證生活困難漁民社會保障工作方案》。目前,3359名退捕漁民和611名補充退捕漁民社保補貼資金13764.3萬元已全部發放到位。扎實開展就業幫扶,共組織召開專場招聘會8次,提供崗位15000多個,推薦崗位5200多人次;積極開展“333”轉產幫扶,瞄準3大產業(種植業、養殖業、服務業),采取3種幫扶模式(直接幫扶、委托幫扶、合作幫扶),給予3種支持(技術支持、貸款支持、補貼支持)。穩步推進洲島漁民整體搬遷。擬投入47.4億元,征地266畝建設漁民新村,對瓊湖街道三個洲島1229戶3361名漁民實施整體搬遷安置。

      在維護大局穩定上下功夫。在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政策情況下,出臺《沅江市禁捕退捕群訪事件應急工作預案》,成立信訪維穩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按照“一人、一案、一策”總要求,矛盾基本化解在鎮村兩級,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

      畜牧業生產情況

      1、招商引資卓有成效招商引資進展順利。湖南現代農業天心種業在胭脂湖蓮子塘村投資新建的7200頭母豬擴繁基地已開始投產,7200頭母豬引種全部到位。

      2、畜禽糞污推進有力。我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共計建設項目300個,其中養殖場升級改造293戶,已完成縣級驗收,消納地田間貯糞設施建設6處已完成縣級驗收。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總投資2400萬元,其中中央資金投資1000萬元,總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目前主體已完工,10-11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和場內綠化。整縣推進項目目前正在加緊完善資料和資金撥付。

      3、疫病防控平穩有序。一是設立哨卡,嚴防外疫傳入我市,二是加強生豬養殖場的防疫設施建設,落實消毒、隔離、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防蚊防鼠等綜合防控措施,目前我市疫情整體平穩。

      4、全面完成畜禽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我市制定《第三次沅江市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實施方案》,已下發到各鄉鎮,成立了普查工作辦公室,明確了專家組成員,9月中下旬開始組織分鄉鎮集中培訓,10月中旬開始督導檢查,10月底己全面完成普查任務。

      5、及時整改涉養環保問題。我中心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和不定期開展養殖環節糞污治理的巡查和排查,及時跟蹤退養落實退養防反彈“回頭看”,共查堵排污口2個,關停整改豬場1個,關停退養豬場1個。及時處理和核實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群眾舉報的3例養殖環節環保投訴問題,對上級主管部門督導發現的問題及時跟蹤督導整改到位。同時印發了《關于加強畜禽養殖環節糞污治理監管的通知》沅牧漁字[2021]11號,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督促鄉鎮及時開展養殖環節環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按要求及時整改,不留隱患。

      6、開展恵民惠農補貼資金“一卡通”自査自糾。我市畜牧恵民惠農補貼主要分三大塊,一是退養資金;二是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三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資金。我中心按照上級的要求分門別類,逐一查實并提供原始資料,開展自查自糾。并及時提供相關資料供紀檢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核查,末發現違規發放和使用恵民惠農補貼資金的情況。

      (三)水產養殖情況

      我市漁業資源極為豐富,是全國百強漁業縣、國家重要商品魚基地。境內洞庭湖水域面積100萬畝,垸內水域面積20.7萬畝,稻蝦養殖面積32萬畝。全市共有商品魚基地漁場46個,村級漁場32個,國營漁場3個,國家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5個,1個省級水產原良種場(沅江市魚類良種繁育場)和1個市級水產良種場(陽羅述平繁育場)。

      1、夯實工作基礎,打造特色基地。為有效推進現代水產,各基地加強基礎設施投入,完成創業漁場良種繁育榨南湖漁場三個精養池塘養殖尾水治理項目建設,完成項目建設投資450多萬元。新創建了南大鎮長港河漁場、泗湖山鎮雙華漁場、市魚類良種繁育場三個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同時制定印發了《沅江市大通湖流域精養池塘尾水排放管控(技術)方案》。完成精養魚池升級改造1.4萬畝,超額完成上級年初計劃任務1萬畝的40%;完成“四水農業”示范窗口優質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建設85畝,投入資金140余萬元;建設了五個稻蝦尾水治理示范基地。在大通湖流域的四個鎮各建設了一個稻蝦尾水治理示范基地,基地面積2000畝,尾水治理區面積180畝,治理區全部采取種植水草、放養魚類、建設過濾壩、曝氣設施等治理措施改善水質,投入資金30余萬元。同時,制定并印發了《沅江市大通湖流域稻蝦養殖尾水治理實施方案》給各鎮場街道辦事處,著重推廣“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減排”的生態養殖技術路線,即控制稻蝦養殖放養密度,減少投入品用量,采取尾水治理措施等全面完成水產種質資源普查工作,重點打造了八大地方規模特色漁業基地。一是烏鱧養殖基地10000畝,以南大膳、南嘴、新灣等鎮為主;二是池塘網箱養鱔20萬口(主要是養殖鱔魚),面積60萬平方米,以草尾、黃茅洲、陽羅等鎮為主;三是鱖魚養殖基地3000畝,以共華、陽羅鎮等為主;四是黃顙魚養殖基地5000畝,以陽羅洲鎮、泗湖山鎮為主;五是仿野生龜鱉養殖基地2000畝,以南部丘區及草尾、南大膳、南洞庭蘆葦場等鎮為主;六是常規魚生態健康養殖基地,以全市大部分養殖池塘為主;七是斑點叉尾鮰養殖基地面積2000畝,以泗湖山鎮等為主八是稻漁(龍蝦)綜合種養基地32萬畝,以草尾、黃茅洲、泗湖山、南大膳、陽羅洲、四季紅、共華等鎮為主。

      2、堅持綠色導向,協調生產生態。近年來,我們認真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保要求,大力推進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一是工作規劃明確。協助完成了“沅江市水產百億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初稿,為沅江現代水產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由沅江市人民政府發布了《沅江市2018年—2030年養殖水域灘規劃》,明確劃定了養殖三區,養殖區為垸內池塘13.3萬畝,限養區為垸內湖泊6.5萬畝,禁養區為農田溝渠及垸外水面100萬畝。二是精養退出到位。完成沅江市臨大通湖湖泊1000米范圍內的精養池塘全部退出了人工精養。共退出精養池塘70.24畝(四季紅鎮),發放退養財政補貼資金14.048萬元,通過多輪督查回頭看,未發現有反彈現象。三是生態改造順利。完成沅江市精養池塘生態化改造及大通湖流域精養池塘生態化改造8.1萬畝,超計劃任務1.3%。四是南大長港河漁場精養池塘尾水處理、草尾鎮立新村、上碼頭村、四季紅鎮安心村、黃茅洲鎮黃栗塘村、茶盤洲鎮紫洲包村共3000畝稻蝦養殖尾水處理7養殖尾水處理示范工程已全部完成。五是進一步提升洞庭湖區水質及保護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展了一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和南洞庭湖銀魚三角帆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調整生態修復,共投放各類魚種898萬尾和47000公斤,投入資金160余萬元。

      3、開展示范創建,打造沅江品牌。一是樣板建設出彩。完成現代水產示范窗口和四大生態凈化區建設。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項目,投資150萬元,在沅江市胭脂湖街道辦事處十里坪村建成“四水農業”示范窗口;新建四季紅鎮、陽羅洲鎮、草尾鎮瓦崗湖、黃茅洲鎮大寨渠生態凈化區3398畝。是品牌創建有力。繼續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個,大力推進垸內湖泊生態養殖暨沅江大頭魚”“沅江九肋鱉”“沅江烏鱧”品牌創建工作,到2021年年底城區“七湖”水質穩步上升,品牌創建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2022年工作計劃

      (一)持續鞏固退工作成果。

      落實歷史老漁民生活困難補助政策,穩步推進退捕漁民轉產就業、洲島漁民搬遷和天然水域禁捕工作,完善退捕漁民一戶一檔臺帳資料,做好漁民政策咨詢和政策宣傳解釋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信訪輿情事件。

      (二)抓生豬生產保市場供應

      1、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建萬頭級規模豬場,促進我市湘豬產業向規模化、智能化、生態化高質量發展,重新奪回“生豬調出大縣”牌子;

      2、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及時調整禁限養區,為生豬生產發展松梆減壓,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

      3、強化整體規劃。規劃好沅江生豬產業發展,做好產業布局,根據沅江地域的承載能力,適度發展,確保自給。

      4、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的升級改造,落實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綠色環保,生態養殖,確保規模養殖場設施配套率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100%。

      5、嚴格按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扎實開展“春秋”防集中免疫,定期開展消毒滅源工作。

      6、搞好疫情排查處置,確保疫情早發現、早報吿、嚴處置。

      7、加強防控培訓,提高養殖戶的防疫意識和防疫能力。

      (三)落實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做好水文章。

      沅江水產存在以下六個方面不足與瓶頸:一是養植方式傳統粗放;二是產業化程度低、結構不優、無拳頭產品、沅江品牌不響;三是種業發展嚴重滯后;四是加工企業少附加值不高;五是生產與生態未協調發展;六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大。為落實今年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做好水文章,從五個方面破局立新,推動沅江水產生態環保高質量發展。

      一是打造一個高地——水產種業創新高地。主要是創新水產良種繁育技術;加快培育種業龍頭企業;規范水產苗種生產經營管理;積極對接農業部、省廳申報項目。

      二是延伸一條全產業鏈——三產融合。主要是積極培育壯大新型水產養殖經營主體;大力發展水產品產地加工;加快推動水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拓展產業提質增效空間;引導支持休閑漁業產業發展,推動漁業向下游延伸。

      三是推廣一批養殖模式——生態健康、綠色高效。主要是池塘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池塘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魚菜共生模式、蝦菜輪作種養模式池塘流水槽循環水養殖模式受控式集裝箱養殖模式。

      四是創建一批品牌——沅江大頭魚(“沅大頭”)、沅江九肋鱉、南大烏鱧、沅江生態小龍蝦。開展二品一標認證暨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使一條普通鳙魚(品類)變成“沅江大頭魚牌(商標)、沅江市(原產地)有機綠色魚(賣點)”。

      五是出臺一批扶植政策。爭取政府出臺一批傾斜扶植現代漁業發展政策,充分調動養殖戶積極性,從而做大做強沅江水產。

       

       

                      沅江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2021年12月8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