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2022年工作總結暨2023年工作計劃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3-1683851 發布機構:沅江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發文日期:2023-01-06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一、2022年工作總結

      (一)養殖業生產概況

      我市生豬出欄61萬頭,存欄42萬頭,同比分別上漲0.53%0.7%,其中能繁母豬存欄3.15萬頭;家禽出籠483.98萬羽,存籠478.5萬羽,同比分別上漲2.7%2.87%,禽蛋產量3.78萬噸,同比上漲3.28%;牛出欄0.62萬頭,存欄1.46萬頭,同比分別上漲1.64%0.69%;羊出欄1.43萬只,存欄0.94萬只,同比分別上漲2.88%3.3%市畜牧業產值達27.5億元,同比增長4.29%完成水產品總產量16.1萬噸,其中小龍蝦產量同比去年增長1萬噸。

      (二)畜牧業工作

      1.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引進天心種業、正虹、龍弟源等一批省內外知名企業落地沅江。湖南現代農業天心種業榮獲“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稱號,并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

      2.非瘟防控常態化,重大動物疫情總體平穩。一是全面完成春秋兩季強制免疫,全年共接種豬口蹄疫疫苗30.1萬毫升,禽流感疫苗220萬毫升免疫密度85%-100%二是全面加強養殖場防疫設施建設,落實消毒、隔離、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防蚊防鼠等綜合防控措施。今年我中心病死畜禽無害化收集站共收集病死豬28386頭,未發生一起亂拋病死動物的行為;三是全面加強動物疫病監測流調,配合省廳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樣品采集和監測樣品760家畜血吸蟲監測糞樣185小反芻獸疫和布魯氏菌病完成牛羊監測樣品840份次非洲豬瘟監測樣品706份,為我省動物疫病防疫貢獻了沅江力量。四是全面完成獸醫實驗室升級改造,總計投入資金120萬元目前我市已具備非洲豬瘟、禽流感病原檢測能力。

      3.生產安全管控加大,行業發展質量持續提高一是畜禽糞污利用成效顯著。我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總投資1.5億元共完成建設任務300已通過益陽驗收,其中區域性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有機肥廠)被益陽樹為行業標桿。我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2.5%,規模場升級改造和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二是加強常態化巡查與監管。安排專人專班定期開展養殖環節糞污治理專項巡查,指導養殖戶正確使用畜禽糞污設施設備,建立糞污消納臺賬;三是打造農牧漁綜合種養等農業循環經濟模式采用的循環農業模式,既有效解決了養殖產生的廢棄物,又美化了養殖環境,同時有效改善土地肥力、提升水果口感和品質,真正實現綠色循環

      4.畜禽調查監測加強,產業生產形勢準確把握一是加強統計業務培訓,提高統計源頭數據質量。二是建立抽查機制,夯實源頭數據質量。三是拓展應用平臺,如直聯直報、掌上牧云APP,適應形勢要求。四是完善資料管理,建立健全統計臺賬。近日,湖南省畜牧水產事務中心通報了2021-2022年度省畜牧業統計監測工作考評結果,沅江市獲評18“優秀生豬規模場監測縣”之一。

      (三)現代水產工作

      1.堅持規劃引領,助推產業振興。一是打造百億水產強縣,助推省千億產業目標實現。出臺《沅江市水產百億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成為全省第一個出臺水產百億產業發展規劃的區縣。二是打造水產種業高地,共建種業繁育中心。沅江市水產種質基地建設項目已納入省發改項目庫并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同步申報“種業提升工程”作為配套項目。目前該項目正在辦理“一件三證”等前期手續。

      2.堅持品牌創,夯實工作基礎。一是加快基地改造,樣板建設出彩。重點打造了八大特色漁業基地和四大生態凈化區建設,完成大通湖流域精養池塘生態化改造5000二是種業發展增色,品牌創建出新。“沅江大頭魚”“沅江九肋鱉”“沅江烏鱧”等特色水產種苗繁育為主,國家地理標志品牌創建持續推進截至目前,已創建國家級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骨干基地15個,成功申報省級良種場1預計2025年創建國家級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骨干基地20個以上,基本實現水產鄉鎮全覆蓋。

      3.堅持生態協調,確保綠色發展。一是生態舉措有力。制定印發《沅江市大通湖流域精養池塘尾水排放管控(技術)方案》《關于夏季漁業生產管理的指導(技術)意見》。臨大通湖1000米范圍內的精養池塘全部退出人工精養,且無一反彈。完成南大膳鎮長港河漁場等9個精養池塘尾水處理示范工程;二是項目推進有序。沅江市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項目暨集中連片精養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整縣項目已通過省“夏季攻勢”驗收銷號;三是資源養護有效。426日,在南洞庭、榨南湖、石磯湖、塞陽運河開展人工增殖放流,共計投入資金60萬元,投放魚苗835萬尾、三角帆蚌4萬只、人工漁礁2000個,有效推進了漁業種質資源的保護發展。

      4.堅持特色發展,實現產業增值。一是特色養殖發力。力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實現稻蝦綜合養殖40萬畝,龜鱉1.2萬畝,推廣特色品種合方鯽3000畝,發展池塘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面積500二是產業加工增值。年產2000噸蘆筍及5000噸龍蝦食品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建設項目已建成投產、沅江市金江水產品加工和倉儲保鮮能力建設項目已完工;三是三產融合推動打造水產種業高質創新高地、大頭魚供港吊水基地、全國知名休閑垂釣基地等,協助瓊湖投完成休閑漁樂小鎮項目包裝,帶動我市漁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四是招商引資有力。截至目前,引進湖南步步領鮮特種水產養殖公司、湖南莧鮮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沅江,與上海田藍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主動密集對接江蘇中洋集團、國聯水產、香港鮮合貿易有限公司、湖南紅星集團等公司

      (四)真抓實干禁捕退捕工作

      一是堅持高頻調度。2022年,市委書記、市長相繼召開專題會議7次,確保禁捕退捕工作穩步推進

      二是健全執法機制。今年以來,累計共出動公安、農業、交通等執法人員15491人次、執法船艇2971艘次、執法車輛1574臺次。共查處非法捕撈案件60起。

      三是加強網格管理。按照“屬地管理、按責分工,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原則,全市10個鎮(街道、中心)涉漁的43個重點村已全面落實網格化管理。

      四是完善技防平臺。組織鐵塔公司完“智慧漁政”平臺系統的智能識別、岸邊非法捕魚場景識別、夜間識別、船只大小識別、案卷功能,執法辦案系統功能等問題。使系統更科學、更智能、更實用。

      五是開創保障平臺。托智慧漁政管理平臺建立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子系統,做到對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情況一目了然,及時對未就業漁民進行幫扶,開展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和推薦,真正實現“退得出、穩得住、能小康”

      六是夯實安置保障。今年累計組織開展招聘會5參與企業751200名退捕漁民參加,提供就業崗位7000余個,發放招聘簡章7000份,現場達成就業意向150人;截1010我市湖南省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平臺內漁民3761人,已就業2578人。為進一步落實好長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融合上級“一對一”工作要求,完善退捕漁“一幫一”幫扶工作機制。

      (五)黨建工作

      一是抓理論學習。突出黨建引領,年初制定了年度黨建工作計劃,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黨史學習教育,并作為全年工作主基調完成黨建規定工作,嚴格落“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黨員積分、在職黨員進社區等制度,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黨支部委員會,按時上好黨課。

      二是抓活動開展。制定了奮進新征程 獻禮二十大”黨建活動課題安排號召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喜迎二十大 風清正氣揚”益陽市2022年紀法教育宣傳周(627-71)線上答題活動開展“心連心黨員關愛資金”捐贈活動,鼓勵黨員領導干部帶頭,采取自愿捐助的形式,共籌得愛心善款1750元,全部匯入了指定賬戶。

      三是抓基層建設。新成立了機關黨組和機關紀委,曾軍、劉偉、彭偉文、鄭文、李振、何文勝、吳再華黨委成員彭偉文、唐曉蕾、李庚、張少杰、唐漫江紀委成員。規范黨員發展工作嚴把黨員的入口關,鼓勵年輕干部和工作第一線的干部職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今年共有3位新入職同志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發展入黨積極分子1人,預備黨員轉正3人,推薦發展對象3

      四是抓廉政建設。830我中心組織班子成員、股室長、二級機構負責人及其配偶30多人,開展了“廉潔齊家、清廉治”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家屬守住廉潔底線,當好“廉內助”,以好家風涵養好作風,建設“五好家庭”。號召中心全體干職工關注“清風益陽”“三湘E監督”“沅江風紀”“湖南巡視”等公眾號,注冊“小微權利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利用微信群、朋友圈轉發“強化監督 助推清水流進田間”“蓮廉相印,激活荷花塘里的動力”等文章,積極開展廉政教育工作,筑牢公職人員拒腐防變思想防線。

      (六)2022年取得的突出成績

      1.出臺《沅江市水產百億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成為全省第一個出臺水產百億產業發展規劃的區縣。

      2.沅江市水產種業基地及院士研究院建設項目,已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并向國家發改委申報

      3.2022111國家農業部副部長馬有祥一行來沅江視察禁捕退捕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2022113國務院參事室參事、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于康震一行來沅江調研禁捕退捕工作2022年禁捕退捕工作經驗受到張迎春副省長肯定性批示。我中心連續兩年被評為沅江市禁捕退捕先進單位。全國禁捕退捕現場會擬在沅江召開。

      4.“一對一”幫扶工作模式全省推廣

      5.20223我市成功恢復“生豬調出大縣”稱

      6.我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已通過省市驗收,其中區域性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有機肥廠)被益陽樹為行業標桿。

      7.202212,湖南省畜牧水產事務中心通報了2021-2022年度省畜牧業統計監測工作考評結果,沅江市獲評18“優秀生豬規模場監測縣”之一。

      8.出臺《沅江市支持生豬生產發展意見(試行)》《沅江市2022年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分配方案》,制定《《沅江市支持發展水產百億產業若干措施(試行稿》。

      9.浩江湖省河長辦評為“美麗河湖”稱號。

      二、2023年工作計劃

      1.著眼“養殖生產”,保障市場穩定供給。2023實現全市水產品總量16.4萬噸,出欄生豬60萬頭以上,出欄家禽500萬羽以上。

      2.著眼“督查監管”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一是組織政府督查室、農業農村、畜水、環保等部門成立聯合督查組,不定期督導鄉鎮加強養殖環節糞污治理;二是以區域性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為核心,收集、管理、轉運、貯存、加工和治理全市畜禽糞污。

      3.著眼疫病防控”,筑實筑牢安全屏障一是認真組織做好防疫免疫工作并長期堅持;二是做好動物疫病疫情排查,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嚴處置;三是加強防疫物資儲備。

      4.著眼“創新培育”,打造水產種業高地。主要是創新水產良種繁育技術;加快培育種業龍頭企業;規范水產苗種生產經營管理;扎實推湖南省優質水生生物良種選育加工研究院沅江分院盡快落實落地。計劃在榨南湖圍湖堤新建孵化設施一套,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新建設施漁業4000平方米;預計總投入資金300萬元。

      5.著眼“三產融合”,打通漁業全產業鏈積極引進、培育壯大新型水產養殖經營主體(進一步對接江蘇中洋集團、國聯水產,今冬明春引進香港鮮合集團落地榨南湖漁場;積極協助推動新灣鎮鱘龍魚養殖項目落地動工);大力發展水產品產地加工(擬引導對接辣妹子公司新增水產品加工生產線);加快推動水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拓展產業提質增效空間(招商引資建設專業水產品流通交易市場);引導支持休閑漁業產業發展,推動漁業向下游延伸(打造浩江湖、榨南湖、南大五門閘休閑垂釣基地計劃在榨南湖漁場改擴建民宿50間、新建水產休閑垂釣釣位100個、新建餐飲設施220平方米)。

      6.著眼“生態循環”,發展現代綠色漁業。推廣生態健康、綠色高效模式,主要是池塘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池塘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魚菜共生模式、蝦菜輪作種養模式、池塘流水槽循環水養殖模式、受控式集裝箱養殖模式。

      7.著眼“品牌創建”,深挖沅江本土特色。開展品一標認證暨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創建沅江大頭魚、沅江九肋鱉、沅江烏鱧、沅江生態小龍蝦、濱湖水牛品牌

      8.著眼“水產養殖”,組建大頭魚吊水基地。根據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現代水產的要求,為認真貫徹落實市“二創業指示精神組建榨南湖“大頭魚吊水”基地前期計劃投資150萬元,新建吊水網箱100口,占水域面積120畝(夏季吊水區水位可達7米、冬季水位深都可達5米以上)。

      9.著眼“禁捕退捕”,打贏十年禁漁攻堅戰。依據《沅江市長江十年禁漁工作三年強基礎重點任務實施方案》《沅江市建立健全長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長效機制的工作方案》《沅江市長江流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一對”幫扶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持續開展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禁捕執法、“一對一”幫扶、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等工作。

      10.著眼“黨建引領”,建設學習型機關重點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學習,完善學習制度,創新學習方式,嚴格學習考核,建立學習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大青年干部和業務骨干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干部職工的素質和中心機關的核心競爭力。

      11.著眼“黨建水平”,創建機關黨建示范點。把服務中心大局意識貫穿創建活動全過程,有針對性地開展創建活動,探索機關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繼續推進1+6+N”品牌創建工作,努力打造機關黨建精品工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