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奎(1904—1995),安化縣藍田西坪村(今屬漣源市)人。1928年7月參加平江起義,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被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新中國成立后,任石油工業部首任部長、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委員等,改革開放后,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顧問。
毛澤東《漁家傲》詞:“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泵鑼懙氖侵醒胩K區第一次反“圍剿”的戰斗場景,而活捉張輝瓚的一線指揮員,就是時任紅三軍九師二十七團團長的李聚奎。
1930年12月,剛在中原大戰中取勝的蔣介石調集10萬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起第一次“圍剿”。12月26日,敵先頭部隊譚道源部從源頭向小布進犯,紅軍在小布設伏,但敵人不脫離源頭的高地,伏擊無法展開。28日,急于立功的敵前線總指揮、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親率十八師師部及兩個旅開始冒進;29日,到了龍崗。毛澤東見“誘敵深入”戰略已奏效,果斷命令紅軍主力全線出擊,紅三軍九師擔任正面進攻。
30日凌晨,李聚奎率全團戰士趕到龍崗圩附近山上的樹叢中。天剛亮,張輝瓚的先頭部隊戴岳旅由龍崗向五門嶺進犯。李聚奎見時機成熟,立刻率部出擊,一頓飯功夫便將敵尖兵連全部消滅。據守在龍崗的張輝瓚根據經驗,認為紅軍主力還遠在黃陂、小布一帶,阻擊的不過是游擊隊,就強令戴岳繼續沖鋒。九師二十五團從左側山梁,二十七團從兩山之間的山溝里向敵人發起了攻擊。戰斗異常激烈。因受地形限制,二十七團和二十五團混在一起了。不久,二十五團團長王玉洪負傷被抬下戰場,團政委葉湯平趕忙找到李聚奎并說:“李團長,我們兩個團走到一起了,老王負傷了,部隊有點亂,你就統一指揮吧!”“好!”關鍵時刻,李聚奎沒客氣就答應了。很快,我軍吃掉了戴岳旅全部和張輝瓚的一個支援團,然后一鼓作氣直奔龍崗敵指揮部。此時張輝瓚殘部已在我軍的團團包圍之中,成了甕中之鱉。張輝瓚負隅頑抗,集中火力向我方陣地猛烈沖擊,妄圖打開一個口子突圍。戰斗中,一顆子彈打進李聚奎右側大腿,鮮血一個勁往下流。師長徐彥剛、師政委朱良才正好趕到,他們說,老李趕快下去吧。李聚奎說:“沒關系,我感覺傷不太重,現在我不能離開,因為我還能走路,肯定沒有傷著筋骨。”但政委朱良才堅決要李聚奎立刻下去治療。臨行時李聚奎建議:讓預備隊二十六團上,戰斗可快速結束。徐彥剛師長接受了李聚奎的建議,命令二十六團團長李介思馬上帶二十六團沖上去。
擔架員把李聚奎抬下去經過小別山紅軍指揮部時,遇到毛主席正往前方觀察?吹接袚苓^來,毛主席便問:“擔架上抬著誰呀?”“二十七團團長。”擔架員回答!鞍!老鄉!”毛主席邊說邊走過來,親切地詢問李聚奎的傷情:“傷著筋骨沒有?”李聚奎說:“沒有!”毛主席說:“那就好,休養一段時間就好了……”然后又詢問戰況如何。李聚奎回答說:“馬上就要結束戰斗了,我下來時已經打到敵人指揮部了……”毛主席高興地說:“好!勝利在握!”
戰斗很快結束了。此次戰役,我軍全殲敵十八師兩個旅及師部9000余人,并活捉敵前線總指揮、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敵十八師主力被殲對敵震動很大,真是“打倒一個嚇跑一群”,那些深入根據地的“圍剿”軍聞風喪膽,倉皇后撤。紅軍則轉旗向東,追殲逃敵。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結束了。(來源:清風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