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行政審批服務局2021年工作總結暨2022年工作思路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2-1628175 發布機構:沅江市行政審批局 發文日期:2022-07-27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今年以來,行政審批服務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項決策部署,縱深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動全鏈條優化審批、全周期優化服務,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優化營商政務環境,服務全市經濟社會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現簡要匯報如下。

      一、2021年工作總結

      (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1.狠抓“放管服”改革工作任務全面推進。一是印發實施《2021年沅江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各項改革任務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細化工作任務。二是每月進行工作調度,并收集匯總通報各單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三是定期開展督查督辦,督促牽頭單位限時整改。

      2.精準放權賦能。一是印發實施《沅江市賦予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第二批縣級經濟管理權限目錄》、《沅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公布<沅江市賦予鎮(街道)第二批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目錄>的通知》,賦予園區34項經濟管理權限,下放鎮(街道)50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二開展放權賦權“回頭看”,圍繞組織高新區、12個鎮(街道)21個市直部門開展深入細致的對標自查,對自查發現的問題列出自查梳理表,逐項研究提出解決措施。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權力下放、承接和運行機制。出臺《沅江市人民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沅江市行政權力下放、承接和運行實施細則〉的通知》規范了行政權力運行管理要求。

      3.深化審批服務“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全面推行“綜合窗”改革,提升審批服務效能。一是集約窗口。從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出發,推進窗口分類整合,取消所有單獨設置的部門窗口,設置1個“全科綜合窗”和8個“主題綜合窗”,減少部門窗口35個,減少前臺受理人員48名,企業群眾辦事可在綜合窗實現“一窗受理”。二是集中事項。以入駐部門的行政權力事項清單為基礎,精準分類梳理進駐全科綜合窗事項578項,主題綜合窗事項322項,經審定后以清單形式向社會公布,并同步向實體政務大廳和網上政務大廳集中。除因涉密或場地限制等特殊原因(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不進駐的事項外,全市進駐政務大廳依申請六類和公共服務事項900項,進駐率100%,綜合窗口實現 “一站服務”。三是集成服務。建立綜合窗運行規范、綜合咨詢服務、并聯審批和幫代辦等工作機制。通過“一件事”流程再造,減少審批環節1250個,減少送審材料560份,減少辦理時間50%以上(企業開辦由5天壓縮到2小時)。綜合窗受理的即辦件“即來即辦”,承諾件按“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審批模式辦理,進窗事項實現線上線下同質辦理、“一次辦好”。

      (二)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

      1.推進第三批“一件事一次辦”落實落地。印發實施《沅江市第三批“一件事一次辦”事項落地實施方案。組織幫代辦人員進行了第三批事項系統梳理,所有事項已全部對接配置至一窗受理綜合系統,立足群眾辦事需求和政務服務事項“三化”成果,梳理匯編了全科綜合窗、主題綜合窗辦事指南和收件總清單,做到“事事有指南”,制作了高頻事項“一次性告知”二維碼85個,“一件事一次辦”二維碼202個,常辦事項辦事指南小手冊。今年以來,30個部門共受理“一件事一次辦”業務381024件,其中跨域通辦3235件。

      2.推進跨域通辦。分別與山東省利津縣、長沙市開福區互簽“跨域通辦”合作協議,實現個人權益記錄查詢、醫保電子憑證申領、異地就醫結算備案等71個項目,企業和市民不用再受行政區域限制,由跨域通辦窗口工作人員指導辦事群眾登陸PC端總入口和微信公眾號、實行網上操作,提供資料掃描上傳、郵寄等輔助服務,幫助辦事群眾順利實施網上異地辦事。開通政務服務結果免費郵寄送達服務。根據辦事群眾和企業自愿申請,大廳各窗口單位所出具的相關證照文書,包含但不限于各類許可證、身份證、護照、不動產登記證、證明(二代身份證快照除外)等,均可按照辦事申請人所需提供免費郵寄送達服務。截至目前為止,“跨域通辦”累計辦件3235件,免費郵寄685筆。

      3.推廣“一件事一次辦”微信小程序。采取線上線下同步推、分類分級統一推、重點工作整合推,在市政府門戶網展示了小程序二維碼推廣視屏及資料,縣鎮村政務大廳辦事服務窗口、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均擺放了小程序宣傳立牌,鎮(街道)、村(社區)發了宣傳小冊、張貼了小程序二維碼和宣傳海報等。截至目前,我市累計發放宣傳使用手冊1萬余份,播放宣傳視頻6000余次,群眾注冊登錄57300余人次。

      4.加強政務服務大廳運行管理。一是進一步健全運行管理機制,建立了問題交辦、整改反饋機制,發現問題及時交辦,限時反饋整改落實情況。完善了考核制度修定了《沅江市政務服務大廳2021年窗口工作人員績效考核方案》。二是創新服務方式。推行延時服務、上門服務、預約服務等多種服務方式,延時辦理業務389筆,上門辦理業務413筆,預約辦理業務560筆。全面推行幫代辦服務,各級幫代辦隊伍累計幫辦代辦各類事項3800余件三是加強日常檢查考核。繼續強化日常巡查,通過局領導帶班巡查,值班干部日常巡查,大廳管委會交叉巡查,離崗監測系統、電子考勤系統普查等每天不定時對窗口工作人員在崗、紀律作風、服務態度等情況進行督查,及時發現整改問題。四是扎實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按照“七有”標準設置政務服務大廳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開展“決勝小康、奮斗有我”“志愿同心抗疫同行”“我是雷鋒家鄉人”等志愿服務主題活動,300多名窗口工作人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近200人獲得學雷鋒標兵、優秀工作者等榮譽。2021年3月榮獲“湖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稱號”。開展“三四五”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三亮三比”活動,即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比服務、比作風、比業績。按季度開展窗口績效考核,評選紅旗窗口、政務服務之星、優秀窗口主任。開展“四不在”活動。群眾辦事不在我這里拖延,政府形象不在我這里受損,辦事差錯不在我身上發生,群眾利益不在我這里誤判。踐行“五零”服務承諾,即服務零距離、辦事零推諉、工作零差錯、紀律零違反、群眾零投訴。開展“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優服務”競賽活動。榮獲2020-2021年度市級文明單位(公示期)

      (三)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

      1.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一是優化升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在縣鎮村三級政務外網全覆蓋的基礎上,我局積極與電信公司溝通協商,添置一批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布置在鎮村,用來保障鎮村兩級政務外網的安全運行。二是加快政務服務平臺對接應用。交警、醫保、不動產、人口與出入境通過一體化平臺實行了“精準叫號”,切實強化了一體化平臺的應用率;市本級已將省非稅系統與益陽一體化平臺,稅務系統與人社、醫保系統進行了對接,通過數據傳送,方便群眾辦事。三是強化網上辦理深度。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組織市直相關部門優化本部門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目前我市網上辦理深度三級以上(含三級)比例已達96%,網上可辦率100%

      2.推進基層政務“一門式”服務提質增效。一是梳理編制《沅江市鎮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共計65項,統一了事項的辦事指南,明確了事項的辦理層級,其中村級可辦結5項,鎮級可辦結26項,縣級可辦結34項。二是組織鎮(街道)就業務能力、禮儀規范和紀律作風等三方面,開展了兩輪專題培訓,各鎮(街道)開展了本轄區內村(社區)便民服務員首輪培訓。三是推進益陽市級試點鄉鎮和樣板村(社區)建設。召開了全市政務管理服務政務公開工作推進會。制定了《沅江市黨群和政務服務中心示范點和便民服務大廳樣板村(社區)創建工作方案》,確定了瓊湖街道和草尾鎮兩個鎮級示范點和書院社區、胭脂湖村等12個樣板村(社區)。四是聯合政務公開辦,開展了政務服務與政務公開專項督查工作,印發了督查通報,督促各鎮(街道)整改問題23個。

      (四)切實加強行政效能監管

      加強行政效能監管。一是實現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監管縣鎮村三級全覆蓋。二是強化紅黃牌預警糾錯機制,倒逼審批服務部門及時審批辦結,推動行政審批服務提速。三是暢通“好差評”評價渠道,提升評價范圍覆蓋率。今年以來21個部門共接受各類評價41927條,無差評,其中主動評價38905條,主動評價率92.8%;覆蓋441項事項,覆蓋率為13.6%。

      加強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管理

      1.提升政務網站和新媒體運行管理能力。一是開展全市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管理工作培訓二是主動上門到各單位進行政府網站工作指導和政務新媒體使用情況排查。三是印發實施《關于規范沅江市政務新媒體管理的通知》。截至12月20日,“沅江市人民政府網”共發布政務信息14474條,其中政務動態類信息更新量為5285條,沅江快訊發布工作動態1958條,主動公開重點領域信息258條,政府信息公開和部門信息公開共發布2048條,全年網民點擊量9355155人次。

      2.強化政務新媒體日常巡查與問題整改。梳理并清查部門單位政務新媒體共54個,對內容無法及時保障更新、部門單位在同一平臺重復開設多個賬號及確實無力維護的賬號,督促部門注銷共關停17個,上報國辦監測系統37個。將政務新媒體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安排專人對全市政務新媒體進行每周兩次大排查確保更新,督促政務新媒體主辦單位加強內容保障,切實提升政務新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放權授權不到位。事項進駐未到位,自然資源局、人社局共35項事項還未進駐政務大廳二是授權不充分,存在“明進實不進”、“體外循壞”現象。三是鄉鎮(街道)承接不到位。  

      (二)“一件事一次辦”成效不明顯一是“一件事一次辦”事項使用一窗受理系統套餐事項辦理數量偏少。二是部分市直部門有自己的業務系統,平臺數據不能對接共享。三是責任單位對“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宣傳引導、業務培訓不夠。

      (三)審批提速還有差距一是“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存在差距。二是全程幫辦、代辦機制落實到位。

      三、2022年工作目標及措施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助推五好園區建設。一是全鏈條向園區放權賦能,打造具有園區特色的全鏈條閉環審批模式。二是打造“一件事一次辦”園區版,協同園區立足于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推進園區審批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完成時限:2022年9月份前完成

      (二)健全基層行政審批服務體系,助力鄉村振興。精準放權賦能,給予基層更大的審批權限,縮短審批路徑。構建“集中辦理、一站辦結”服務機制,大力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服務)”。完成時限:2022年10月份前完成

      (三)推進智慧政務建設。迭代升級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跨省通辦、好差評、數據直播、適老化等功能,強化平臺公共支撐能力。(完成時限:2022年10月份前完成)

      (四)協調推進審批服務進一步提速。推行極簡審批,進一步“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創新服務方式,大力推廣錯時辦、預約辦、上門辦、全程幫代辦等服務。(完成時限:2022年10月份前完成)

      加強審批服務效能監管一是緊抓政務服務數據歸集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監管覆蓋度、法定提速率、承諾壓縮比、紅黃牌發生率等指標的有效監管。二是進一步暢通“好差評”評價渠道,持續提升評價范圍覆蓋率、差評有效處置率、群眾實際評價率、數據匯集及時準確率和結果運用率。(完成時限:2022年9月前完成)

      (六)加強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管理  一是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二是進一步增強互動交流能力。三是進一步加大政策解讀力度。四是進一步強化安全保障。完成時限:2022年10月份前完成

      (七)進一步健全政務管理服務工作機制一是健全政務服務大廳運行管理機制。二是健全工作調度推進機制。三是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完成時限:2022年8月份前完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