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沅江市委:
2022年,南大膳鎮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篤定“三個一”的奮斗目標,堅持“真抓實干、比學趕超、花開四季、全年出彩”的工作思路,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一、抓落實,求實效,加強組織建設
(一)強化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深化鞏固學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把黨課、黨日活動、主題教育實踐課搬到田間地頭,黨政班子成員聯系指導22個村(社區)黨支部,每周到村指導工作不少于2次,班子成員到聯點村上黨課共計20余次。
(二)推進組織創先,建強戰斗堡壘。今年我鎮通過考察、培訓共接受預備黨員23名,在黨員發展工作上從嚴從實,一切以鄉鎮基層工作為出發點,把年輕的、高素質人才投入到南大膳鎮的建設中來,著力打造黨員人才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三)狠抓組織動員,推進整頓驗收。針對合利紅村因黨組織政治功能不強、作用發揮不明顯被評為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問題,市、鎮、村三級聯動,形成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方案。加強班子建設,強化政治功能。結合換屆“回頭看”,完成支部書記人員調整,補選村委1人;邀請市、鎮聯點領導到村上黨課4次,開展談心談話10余次,班子整體戰斗力明顯提升。
二、學法制,守紀律,提升行政效能
(一)加強法制理論學習。重點加強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等法制理論學習,組織開展《憲法》、《民法典》、《行政訴訟法》等學法活動10余次。積極推進政務公開,通過政府網站、微信、微博等主流媒介主動公開政務信息。完善矛盾糾紛處理機制,建立鎮、村兩級全覆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全化解,今年以來共調處民間糾紛350余起,調處成功率達98.8%。
(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從嚴執政要求,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
(三)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我鎮扎實推進“一門式”服務落地,做好“放管服”事項承接工作,優化辦事流程,推進群眾辦事“簡化辦、就近辦、網上辦”,全鎮通過網小格發布群眾訴求2560個,群眾滿意度達到99.96%,各村組織平安志愿活動共計339個,志愿者注冊3033個,參與平安志愿活動共1442人次,活動精選率達到34%。
三、建機制,強思想,深化意識形態
(一)強化組織領導,狠抓主體責任落實。鎮黨委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始終堅持把意識形態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負責任制實施方案,明確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抓好全面工作,分管宣傳的領導是直接負責人,協助書記抓好統籌協調工作和抓好分管股室意識形態工作,各股室積極配合,齊抓共管,切實落實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二)強化理論武裝,營造良好學習氛圍。黨組中心組及時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省委、市委主要領導講話精神,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機關夜學、黨員大會等方式開展多次政治理論學習,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每年邀請沅江市級等領導來我鎮進行理論宣講。時時處處開展教育,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傳播輕信政治謠言等錯誤思想傾向。
(三)抓好輿論引導,傳播凝聚正能量。貫徹落實益陽市《關于開展政務新媒體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針對南大膳鎮系統政務新媒體進行排查,確保無不良輿論。嚴格落實三審制度。南大膳鎮微信公眾號發布權威信息,須供稿人、宣傳委員、發布人簽字確認,才予以發布。
四、提建設,保民生,推進經濟發展
(一)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工農業發展蹄疾步穩。2022年我鎮完成早稻面積80132畝,平均畝產450公斤,總產3605萬公斤;中稻11805畝,平均畝產500公斤,總產590.2萬公斤;晚稻86326畝,平均畝產425公斤,總產3658萬公斤。全年共計總產7853.2萬公斤,產值20418.32萬元。2022年,我鎮始終堅持在推動經濟發展中抓大項目,湖南發展集團沅江分公司、江蘇建國集團、湖南勃興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入駐南大,今年上半年引進投資2億元以上的10萬噸糧食倉儲項目,意向來南的有投資8000萬元以上飼料加工和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水產品加工項目。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漁光互補、風力發電等重點項目,力爭成為南大膳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雙學垸工業園綠色環保新型建材產業園建設項目已竣工投產;沅江市砂石集散中心建設項目也在同步進行建設當中;儲能電站項目正在積極申報消納指標。以新型建材、綜合性碼頭和新能源產業為主的鄉鎮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2022年規模工業總產值18.95億元,同比下降25.7%,上繳稅收484.1萬元,同比下降35.9%。出現下降的原因有疫情因素,國內供需環境的影響和兩家規模企業停產,且新建項目暫未納入。
(二)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煥然一新。2022年實施了鎮區綠化及環衛設施改造、鎮區老舊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兩處公共停車場、中心校西門等民生工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改善,鎮區秩序明顯優化;“五小一中心及社會化停車場”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啟動了大寨渠生態廊道項目初步設計,鎮西區發展活力日益凸顯。全年新增農村道路硬化及提質改造指標29.2公里共20個項目,其中農村公路硬化24.9公里,農村公路提質改造4.3公里,全部施工完畢,鎮村交通網絡進一步優化。大力發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線防洪大堤33458米全線清基掃障,南大北堤西剅口外坡整險1100米, 南大河北段渠道護坡1700米;北部補水南大河抗旱機埠的增建2臺機組,補水垸內節制閘改造3處。
(三)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蓄勢待發。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六個一”,加強了對樂漉線、河南線沿線“治八亂”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亂栽亂種、亂搭亂建、亂堆亂碼、亂牽亂立”等現象,同時對沿線的廢品收購點進行集中整治,各村(社區)衛生、秩序得到明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去年以來,我鎮積極推進鄉村振興,聚焦村莊發展目標,突出“補短板、強弱項、抓重點”,采取“四旁種植”、勞務承包等方式,統籌全局,全力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四)堅持共享共建民生工程,民生福祉穩步提升。一是扎實做好防溺水工作,結合中心工作下村宣傳到戶,發放宣傳資料40000份,各溺水高危地點救生圈、救生衣、安全圍欄等安全設施安裝到位,全年未發生一起未成年人溺水事件。二是強化社會保障體系,2022年動態調整后全鎮現有農村低保享受對象1315人,城鎮低保享受對象171人,新增低保對象165人,取消低保對象189人,做到不漏保、不錯保。全年受理因災致困、因病致困、因殘致困等困難對象50多人。抓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收繳工作,全年累計完成城鄉居民合作醫療收繳52985人次。三是全面落實殯葬改革工作,全鎮全年共計死亡720人,其中進公墓安葬對象686人,生態葬34人,進經營性公墓對象12人,全年共計上繳財政公墓管理費1049250元。
五、展未來,明目標,加快南大建設
(一)聚焦產業發展,在力爭打造現代化產業強鎮上實現新突破。一是積極推動雙學垸新型建材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機制砂項目建設,完善豐富下游配套產業鏈,努力建成一個集綜合性碼頭、砂石集散中心、機制砂工廠、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瀝青攪拌場為一體的新型建材產業園。二是積極推動“風光儲一體化”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以能創能源、頌達新能源、勃興科技為主的南大風電場落地,積極支持以雙杰發電等為主的光伏發電項目,努力建成集風電、光伏、儲能為一體的新能源產業園。三是大力扶持引進“中小微”企業。確保新型建材、新能源、農業優質訂單企業等龍頭企業要穩,專精特新企業要增,中小型工業、建筑行業和服裝加工等企業要擴,特色文旅行業企業要創,小微型合作社和個體戶要活,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破解發展瓶頸,突出優勢特色,調優產業結構,大力引進農夫產品加工企業和無污染勞動密集型企業,走出南大經濟綠色、健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二)聚焦創建工作,在力爭打造新型現代化城鎮上實現新突破。一是加快創建步伐。2021年已成功創建省級衛生鎮,力爭2023年創建國家衛生鎮。二是加快“五小一中心”建設。以鎮政府“五小一中心”和鎮衛生院選址新建等重點項目建設,帶動南大膳鎮西區開發與發展。“五小一中心”一期總投資2500萬元左右,已經動工建設,力爭2023年完成主體工程投入使用。三是加快小城鎮提質改造。重點啟用西區農貿市場,帶動西區文化美食街、大潤發廣場趕集工作,規劃夜市攤販。
(三)聚焦“三農”工作,在力爭打造鄉村振興樣板上實現新突破。“三農”工作首先必須把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嚴防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按照三年行動方案,確保藕田“非糧化”整改工作落到實處,嚴格農村建房、土地流轉和作物栽種等報備制度,嚴守紅線、底線,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其次要重點推進現代特色水產養殖基地、優質稻生產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基地等建設,促進農業產業現代化。一是大力推廣優質稻種植。以一家親米業等糧食加工企業為龍頭,擴大優質稻訂單種植面積,擴充倉儲、加工、銷售能力。二是扶持建立農產品深加工基地。重點支持食全十味、臘農食品等深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并發揮鄉賢優勢,招商引資,引進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三是打造現代特色水產養殖基地。重點是引進推廣“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生態養殖”模式,目前已在南大漁村進行試點,計劃明年在全鎮范圍內推廣。然后要千方百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要持續開展以渠道為主的“四旁種植”工作,引進的菊花種植項目,在提升鄉村綠植覆蓋率、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提高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各村(社區)要統籌好勞動力資源,承包勞務輸出,莫讓“肥水”流入“外人田”,在加強本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謀取更多集體利益,把鄉村振興工作做實做細做強。
(四)聚焦文化振興,在力爭打造特色休閑文旅產業上實現新突破。一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深耕南大文。南大膳鎮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蘊含湖湘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洞庭寶庫”。我們要深入挖掘洞庭湖、漁民樵民移民、湖鄉湖洲湖垸等特色文化,通過公開征集、走訪調研等多種形式收集文字、圖片和實物等歷史資料,牢牢抓住本土文化,打造有品質的主題場館,加速推進“以文鑄魂,以文興產”。二是積極推動休閑垂釣文旅休閑項目,用活南大水。規范南大北堤水域休閑垂釣管理,引進社會資本,打造以休閑垂釣、為主的休閑文旅產業,全面促進外界資本匯注我鎮,充分帶動本地勞動就業、零售消費、道路交通、風光帶建設及湖區文化宣傳等,有效助力退補漁民轉產轉業,提升退補漁民經濟收入,有效提升南大膳鎮在外知名度、認可度。三是極力營造本土特色文化氛圍,凝聚南大人。在收集歷史資料,了解南大膳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建設好南大膳歷史文化長廊,將我鎮的歷史文化“陳列”于村(居民)眼前,讓每一位南大人都充分了解本地特色文化,增強在外南大人和全鎮人民的自信感、自豪感和歸屬感。此外,鎮村兩級都要做好鄉賢工作,高標準完成好鄉賢辦公室建設,高精度完成好鄉賢招納、聯系和服務工作,讓每一個在外奮斗拼搏的南大人都感受到家鄉的溫暖,更好地凝聚南大人,讓他們有信心、有決心、有情懷地更好的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返鄉創業。
(五)聚焦民生工程,在力爭打造宜居宜業、和諧幸福新南大上實現新突破。一是促進充分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援助,突出做好退捕漁民、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穩步提高收入水平。按照5年過渡期安排,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二是辦好民生實事。堅持對標對表,全面完成省市縣重點民生實事,同時抓好鎮級民生實事落地實施,確保民生工程從優、從速、從效。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各類惠農補貼資金、城鄉低保金、移民扶持資金等按時發放。三是加強社會保障。繼續推進社保擴面,進一步提高我鎮新農保繳費率和新農合參保率,加大社保基金征繳力度,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標準和水平。持續抓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確保陽光操作,落實防返貧監測戶各項優惠保障政策。四是著力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重點抓好危舊教學樓、學生食堂及校車管理,完善鎮區學校基礎設施,擴校增員;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將南大中心衛生院選址重建,完善公共衛生、社區衛生、農村衛生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力度,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六)聚焦作風整頓,在力爭建設清廉機關,打造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上實現新突破。始終把轉變干部作風作為樹立政府良好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體現政府責任擔當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來抓。及時傳達、學習、落實上級紀檢部門會議和文件精神。引導廣大干部敢于開拓,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敢于創新,增強破解發展難題的能力;敢于負責,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敢于碰硬,增強推動工作落實的能力。全鎮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權力就是責任,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大力推行“一門式”服務,推動機關和村級工作提速、效率提高、形象提升,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正派的干部隊伍。堅持正面引導和警示教育相結合,促使廣大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線,建立“不能腐”的監管機制,保持“不敢腐”的高壓態勢。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厲行節約、勤儉創業思想,堅決反對講排場、擺闊氣,堅決反對揮霍奢侈,鋪張浪費,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