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我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鎮黨委的正確引領下,全鎮上下凝心聚力、堅定信心,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篤定“三個一”的奮斗目標,緊扣市委“一個主題、一個思路、一個路徑”的總體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加快全鎮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推動洞庭湖區核心城鎮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年來,我們大批量引進重點項目落地實施,產業化進程加快推進,工農業發展穩步提升。
2023年,我鎮始終堅持在推動經濟發展中抓大項目,江蘇建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綠色環保新型建材”項目已建成投產后今年又建成湖南發展沅江砂石集散中心及機制砂項目,南大膳鎮雙學垸新型環保建材產業園區初具規模。新引進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條件門檻低,用工量300-400人,年創稅100萬以上,2023年規模工業企業產值累計產值10.74億元;規模企業稅收累計374.4萬元;現經營單位828家;個體工商戶4997家;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家。
2023年完成早稻面積77432畝,超額完成432畝,平均畝產465公斤,總產3600萬公斤;中稻16357畝,超額完成757畝,平均畝產500公斤,總產819萬公斤;晚稻81271畝,超額完成71畝,預計平均畝產480公斤,總產3901萬公斤;全年共計總產8320萬公斤,產值22467.2萬元,獲得2023年益陽市糧食生產先進鄉鎮。全鎮共種植棉花1168.5畝,并具有兩個棉花高產示范片。全鎮生豬存欄12540頭,出欄生豬36920頭,家禽存欄222642羽,出欄346201羽。 全鎮水產專業養殖面積16110畝,其中黑魚養殖面積1460畝,甲魚養殖面1940畝,黃鱔網箱養殖2850箱,建成南大膳鎮南大漁村設施化高效生態種養結合循環系統建設項目,該項目占地40畝,含六條槽體,每條流水槽最低可收獲1.5萬斤魚,經濟效益可達傳統3倍以上,全力打響南大水產“特色牌”,賦能我鎮鄉村振興新引擎。
一年來,我們全方位進行機關制度改革,狠抓班子及干部隊伍建設,營造銳意進取、擔當作為的干事創業氛圍。
2023年機關制度改革,一是明確分工,壓實責任,狠抓工作實效。根據班子個人工作學習履歷,合理安排任務分工,進一步明確職責。對各線工作采取分管領導牽頭實施,其他班子按照聯點分片各負其責的形式,提高班子成員責任心和戰斗力。二是推優任勤,三提一降,提升干創熱情。2023年初,南大膳鎮黨委本著“提學歷、提態度、提作風、降年齡”的原則,選取一大批有能力、有激情、愿服務、肯吃苦的優秀年輕干部擔任中層骨干,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本次共調整35周歲以下的年輕干部18人次,解決混編混崗問題3人次。三是嚴明考核,加強引導,強化正向激勵。對村級工作采取分線考核、季度評比、年度考核等制度,以工作成績作為唯一考核標準。聯片辦點工作嚴格實行“分片包塊、包干負責”制度,聯點村年終績效考核結果將作為聯點干部年度考核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之一。四是完善制度,強化保障,解決后顧之憂。完善聯片辦點、出差、考勤、請銷假、辦文辦會、公務接待、公務車管理等機關制度,制度遵守情況將作為干部個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規范干部管理。加快“五小一中心”建設進度,改善辦公、食宿等基礎條件,提升干部的組織歸屬感和幸福感。通過制度改革,在加強執行力建設、強化執行意識、改進執行作風、提升執行標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首先紀律意識顯著提升,機關制度落實有力。機關干部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顯著提升,樹立了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線,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厲行節約、勤儉創業思想,堅決反對講排場、擺闊氣,堅決反對揮霍奢侈、鋪張浪費,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深入人心。其次工作作風明顯優化,重點工作成效顯著。全體機關干部都能做到恪盡職守、履職盡責,形成了“上午下村走訪、下午辦理業務”的“南大潛規則”,堅決做到群眾工作和業務工作兩不誤。鎮村兩級干部執行力顯著提升,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項中心工作順利開展,鎮級各項重點工作全面鋪開,工作成效顯著。最后群眾基礎逐步夯實,基層治理有力有效。全鎮所有辦點干部充分結合村(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與代表一同下村開展“大走訪”,全面了解群眾家庭情況,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全鎮共推選代表村(居)民代表1003名,已經完成第一次集中走訪,共收集民情問題516余個,其中現場解釋解決311個,村級研討解決168個,上報鎮級研討37個,干群關系顯著改善,社會秩序明顯好轉。
一年來,我們多方面進行基礎設施提質改造,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鎮建設大步流星。
2023小鎮建設擴容提質。“五小一中心”及社會停車場建設投入資金2600多萬,室外地坪及道路等基礎設施已完善。鎮區水廠二、三、四級沉淀池的護坡、底層硬化、安全護欄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設。全年新增農村道路硬化11.5公里,提質改造4.2公里,橋梁改造5座,排除隱患7處,鎮村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大力發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一線防洪大堤33458米全線清基掃障,河渠護坡共4600米,疏通渠道共3.2萬米。小波水廠進行了管網更新改造,還積極協助開展沅江市大通湖區提級擴能飲水項目管網延伸工作。
一年來,我們全區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面貌日新月異,生態振興有望有盼。
以全市農村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為契機,結合“三美”聯建和村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推動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實行“包戶制”,對全鎮“五邊”“七亂”問題開展“拉網式”排查,開展督促檢查30余次,共收集問題595個,已銷號處理302個,共發現垃圾亂丟、雜物亂堆、攤點亂擺、廣告亂貼等問題7類600余處,均跟蹤督促整改到位。涌現出像牛洲村、眾興村等創新舉措實、制度機制活、實際成效好、亮點經驗多的示范單位。開展優秀村(居民)代表和最美農戶評選活動,并予以物質獎勵,激發群眾保持環境衛生內生動力。出臺了水葫蘆打撈工作實施方案,共清理鎮村兩級渠道共計35.9萬米。在2021年成功創建湖南省衛生鄉鎮后,近兩年來全鎮上下齊心協力,突出治臟、治亂、治污,改變生活陋習等重點工作,實行“門店長制”、“路長制”,將衛生創建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等相關的社會其他各項事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創衛工作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致力于全面、高效、高質完成創國衛任務。
一年來,我們嚴要求落實耕地紅線制度,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嚴守底線保糧食安全。
首先以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推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提升,嚴防耕地“非糧化”“非農化”,落實藕田整改退出工作。嚴格農村建房、土地流轉和作物栽種等報備制度,嚴守紅線、底線,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一是切實抓好巡田工作,壓實各級耕地保護責任,鎮級田長一月一次 ,村級田長一周一次,網格級一周全覆蓋。二是嚴肅查處、依法打擊亂占或破壞耕地行為,整改違法用地圖斑5個,確保耕地得到全方位保護。三是加強耕地恢復監督管理,落實“春苗行動”任務51.48畝,220畝恢復耕種地塊順利通過耕地地類認定。其次重點發展現代特色水產養殖基地、優質稻生產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基地等建設,促進農業產業現代化。一是大力推廣優質稻種植。以一家親米業等糧食加工企業為龍頭,擴大優質稻訂單種植面積,擴充倉儲、加工、銷售能力。二是扶持建立農產品深加工基地。重點支持食全十味、臘農食品等深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并發揮鄉賢優勢,招商引資,引進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三是打造現代特色水產養殖基地。推廣“設施漁業+光伏發電”新模式,配套建設水產品加工基地,實現漁業提質、漁民增收。今年我鎮穩步推進耕地“非糧化”工作,將藕田退出作為鎮重要中心工作,明確藕田退出時間表,任務細化分配到各村,落實了丘塊,指定了責任領導,責任人藕田業主簽訂了承諾書、責任狀,目前我鎮已完成藕田退出12900畝,牢牢守住全鎮12萬畝耕地紅線,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一年來,我們高標準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基層社會治理有力有效,全力促進鄉村振興。
一是增強基層公共服務。提升基層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完成22個村(社區)政務服務標準化場所建設,打造集黨務、政務、村務、商務、公共文化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陣地。二是扎實做好基層治理。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發展理念,抓好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工作,道交安參與人數109人,勸導日志23000條,戴盔率提高16%,張貼宣傳橫幅95條,出動宣傳人數118人,道路事故死亡率減少32%并成功通過益陽市安全生產委員會的驗收實現我鎮安全生產摘牌銷號。大力推進平安建設工作,對所有信訪問題進行重新受理、重新調查、重新處置,做好穩控工作,杜絕引發新矛盾,結合中心工作開展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禁毒宣傳、法制宣傳等,本年度共接處警664起,調處矛盾糾紛211起,受理行政案件199起,偵破行政案件163起,其中盜竊案件15起,涉黃案件65起,賭博案件20起,行政處罰違法行為人212人,受理刑事案件86起,偵破刑事案件44起,采取刑事強制措施82人,抓獲上網追逃人員8人。三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2023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合作醫療擴圍增效,2023年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10121人,新增參保人員29人;2023年度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參保繳費60919人,新生兒新增參保83人,醫保信息修改更新31人,居民醫保異地備案1762人。四是推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幫扶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對象1312人、特困人員供養對象912人。防止返貧監測,聚焦重點人群,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及時全部納入監測范圍。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我鎮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依然存在總體經濟實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優、人才支撐不夠、發展內生動能不足、項目引進和社會投資力度不大、文旅等產業打造不理想等問題。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一)以產業發展為引領,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環境謀經濟發展。
一是積極推動雙學垸新型建材產業園的完善。以機制砂項目為引領,完善豐富下游配套產業鏈,努力建成一個集綜合性碼頭、砂石集散中心、機制砂工廠、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瀝青攪拌場為一體的新型建材產業園。二是積極推動新能源特色小鎮建設。加快推進以能創能源、頌達新能源為主的南大風電場落地,積極支持以長安集團為主的光伏發電項目,努力建成集風電、光伏、儲能為一體的新能源產業園。三是積極推動十三萬噸糧食物質中心儲備庫建設。積極協調,確保項目如期落地建設。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高標準制定年度招商引資計劃,補強新型建材、新能源等支柱產業鏈條,實現精準招商;注重優化投資環境,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維護好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擾亂項目建設的不法行為,及時調處好各類涉企糾紛,讓企業家安心干事創業。
(二)以創建工作為抓手,加快城鎮基礎建設,同心協力創南大品牌。
一是堅持對標對表,進一步細化職責分工。對照上級創建考核細則及要求,結合我鎮實際,認真梳理,細化方案,責任到人。嚴格執行“區域負責制”“門店長制”和“聯點包片制”,劃分責任區域、制定評分細則、嚴明獎懲措施,全力做好“門前三包”責任落實、經營秩序整治、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二是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要加強機關組織建設,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堅持高位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網絡。要加強居民思想建設,豐富宣傳手段、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全鎮上下合力推進創建工作,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創建氛圍,使廣大群眾成為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城鎮管理主體,全面提升城鎮品質和群眾基本素質。三是堅持精品工程,進一步打造南大品牌。要全域開展問題排查,針對發現的短板與不足,要形成問題清單、強化整改措施、倒排整改工期,分類整改、逐步清零。樹立“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的創建理念,理順城鎮管理體制,按照科學化、精良化、長效化管理的原則,進一步規范鎮區管理。要全力完成大寨渠生態主題公園建設、南大膳鎮農村黑臭水體牛洲村公私溝渠整治項目。建設好、管理好“南大新大門”和“鎮區后花園”,傾力打造環境優美、經濟適用的人文景觀,構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共活動空間。全力申報建設沅江市南大膳鎮中心小學舊教學樓新建項目、南大膳鎮敬老院住宿樓改造項目、鎮區自來水廠老舊管道改造項目,不斷提升我鎮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以民生福祉為指南,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干群一心促鄉村振興。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援助,突出做好退捕漁民、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穩步提高收入水平。按照5年過渡期安排,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堅持對標對表,全面完成省市縣重點民生實事,同時抓好鎮級民生實事落地實施,確保民生工程從優、從速、從效。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各類惠農補貼資金、城鄉低保金、移民扶持資金等按時發放。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重點抓好危舊教學樓、學生食堂及校車管理,完善鎮區學校基礎設施,擴校增員。健全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體系,結合村(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扎實開展集中走訪,深入了解民情民意,進一步強化村級“網格化”管理,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市,為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團結、文明的良好基層社會秩序。
(四)以巡察整改為指引,深化機關作風建設,建強隊伍樹政府形象。
針對巡察反饋問題,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從嚴從實、積極主動、有力有效抓好整改落實。同時要始終把轉變干部作風作為樹立政府良好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體現政府責任擔當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來抓。全鎮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權力就是責任,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要大力推行“一門式”服務,推動機關和村級工作增速提效,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正派的干部隊伍。堅持正面引導和警示教育相結合,促使廣大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線,建立“不能腐”的監管機制,保持“不敢腐”的高壓態勢。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厲行節約、勤儉創業思想,堅決反對講排場、擺闊氣,堅決反對揮霍奢侈,鋪張浪費,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南大人民愛拼敢闖,南大干部擔當務實,南大發展前景廣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鎮黨委的正確決策部署下,團結一心,奮發有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確保各項中心工作順利開展,確保各項重點工作全面鋪開,確保市、鎮各項重點項目早日建成投產,為推動沅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南大力量,為建設洞庭湖區核心鎮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