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6號臺風“玉兔”因造成美屬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等地多人死亡,災害嚴重,臺風委員會第52次屆會議決定對“玉兔”進行除名并提請中國提交新的臺風名字以補空缺。
9月21日,為做好臺風命名工作,積極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公眾對臺風的認知和預防能力,中央氣象臺開展“我給臺風起名字”活動,邀請公眾來給臺風取名字。最終選定的臺風名將于2021年2月召開的會議上公布。中央氣象臺將給最終選定名字的公眾頒發臺風命名專屬證書。
今年4個臺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較同期偏少
截至2020年9月2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2個臺風生成,較同期平均(18.1個)偏少6.1個。其中,臺風“鸚鵡”、臺風“黑格比”、臺風“米克拉”和臺風“海高斯”等4個臺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較同期平均(5.8個)偏少1.8個。
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介紹,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臺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現象,創造新的歷史。
今年8月共有7個臺風生成,生成數較多年平均(5.7個)偏多1.3個,其中8月上旬就有4個臺風生成;8月“黑格比”“米克拉”和“海高斯”3個臺風先后登陸我國,較同期平均(1.9個)偏多1.1個。
而8月26日至9月8日 三個臺風連續北上影響東北,歷史罕見。東北地區連續遭受第8號臺風“巴威”、第9號臺風“美莎克”和第10號臺風“海神”影響,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比常年全年影響東北地區臺風個數(1.2個)偏多1.8個。
臺風是如何命名的
錢傳海介紹,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臺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地區)提供,每個國家(地區)提出10個名字,總計140個名字循環使用,并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臺風命名表里中國最新提出的10個臺風名字是:海葵(替代“龍王”)、悟空、玉兔、白鹿(替代“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木蘭(替代“海馬”)和海棠。
錢傳海介紹,當一個臺風造成某個或多個成員國(地區)的巨大損失,遭遇損失的成員國(地區)可以向臺風委員會提請撤換,這個名稱將會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這避免了在提起該臺風時引起混淆。另外,當臺風委員會成員國(地區)認為臺風名字不恰當時,也可提請撤換。當某個臺風的名稱被從命名表中刪除后,臺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臺風名稱進行增補,該名稱一般由原提供成員國或地區重新推薦。
“公眾可以關注中央氣象臺微博起名活動參與起名,臺風委員會提出新的臺風名字應符合以下要求:中文名2~3個漢字,其對應的拼音不超過9個字母;朗朗上口易于媒體廣播;無不恰當的含義;不能使用商業品牌名稱;不能與曾用和現用臺風名稱重復。”錢傳海說。
歷史上被“除名”的臺風
臺風命名表使用以來,臺風委員會總計除名51個臺風名字,其中有43個是因為臺風造成嚴重災害,每一個被除名的臺風都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錢傳海介紹,中國提供的臺風名字已經有三個名字被替代,分別是“海葵”替代“龍王”、“白鹿”替代“海燕”,“木蘭”替代“海馬”。
“玉兔”這個名字總計被使用了4次,分別是:2001年第7號臺風“玉兔”(臺風級)、2007年第2號臺風“玉兔”(強臺風級)、2013年第16號臺風“玉兔”(熱帶風暴級)、2018年第26號臺風“玉兔”(超強臺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