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沅江市把文明鄉風民風建設與建設更干凈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城鄉環境、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中心工作結合起來,鄉村環境面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明顯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楊梅山農民詩社舉辦賽詩會
“喜事節儉辦,反對奢靡風。黨員作榜樣,領導當先鋒。大家齊努力,山村處處新……”在沅江市胭脂湖街道活躍著一個楊梅山農民詩社,該詩社成立13年已吸納336名詩歌、書畫愛好者。“我們大部分是農民,詩歌都是些田間地頭、生活場景的創作。”67歲的詩社社長黃敬吾說,雖然沒啥文化,但我們通過詩歌讓更多的群眾遠離牌桌、賭場。以后還打算舉辦優秀詩詞展、制作口袋書,挨家挨戶上門宣傳,將文明新風以詩詞創作的形式傳承發揚。
目前,沅江市有11個民間文藝協會,100多支文藝團隊長期活躍在廣袤的農村舞臺,全市已建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50個、農家書屋206個、鄉村少年宮16個。
舞龍隊歡快舞起來
每當夜幕降臨,瓊湖街道萬子湖村的文化廣場上就變得格外熱鬧,村民們和著動感的節拍跳起了廣場舞、練起了太極拳、抽起了砣螺,孩子們在旁邊開心地嬉戲玩耍……“以前大家閑的時候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麻將,現在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可以到廣場跳舞、健身,也可以到農家書屋看書閱報……”村支書邊建輝高興地介紹村里的變化。
群眾文化活動美麗笑顏
據了解,2018年起,沅江市全面啟動移風易俗和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工作,成立了市鎮村三級組織機構,各鎮場街道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理事會、禁毒協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及章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引領者,宣傳勸導和教育監督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培育婚嫁新風。目前,全市198個村(社區)將“剎人情歪風”、“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等相關內容寫入村規民約,覆蓋率100%,勸阻312起、勸除氣球90個、勸拆拱門710個。
每年,組織理論宣講團、黨性教育報告團、“五老”國學宣講團、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4支宣講隊伍,緊扣鮮明主題,開展“進農村、進社區、進網絡”的“千場宣講”活動,全市已舉行大型報告會集中宣講200多場次、微宣講1500多場次,全市20000多名農村黨員學習實現全覆蓋。開展文化下鄉,每年組織書法家協會送春聯近3000幅、放映農村電影近3000場、送戲下鄉近40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組織社區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等以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弘揚鄉村文明新風尚。
同時,還積極組織參與國、省、市文明村鎮評選活動,廣泛開展“最美系列”“文明家庭”“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道德典型評選活動,大力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已獲評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鎮3個、益陽市級文明村1個美麗鄉村2個。另外,2人入圍中國好人榜,6人入圍湖南好人榜、5人獲評益陽市道德模范。
如今,村莊院落的文化詩墻,引導群眾把田間地頭寫成詩行;干凈整治的鄉村環境,激勵村民建設家鄉熱愛家鄉;活躍鄉村的志愿服務身影,帶動群眾參與其中向善向美;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沅江市廣袤鄉村,處處涌動著文明新風尚。
責編:喻浩 審稿: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