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島村位于南洞庭湖腹地的一個洲島,由蓮花坳、撂刀口、明山和朗山四個洲島組成,四個洲島上住著一千多名村民。洪峰到來,這些村民需要及時救援和轉移。沅江市組織了幾支救援隊伍,對這些洲島的群眾進行轉移。前幾年中過風而導致腿腳不方便的蓮花島村村支書劉克輝每天搖搖晃晃地穿梭在這些救援隊伍中,像一只辛勤的燕子,指揮著村民的安全轉移。
7月14日一大早,劉克輝就駕著小車往蓮花坳里趕,昨天在島上看見一戶村民的液化汽灶在做飯時大火直冒,他擔心不安全,就自己購買了一臺嶄新的灶具給他們送過去。蓮花島村村干部彭正軍說道:“液化氣灶已經燒的很黑了,有火的竄的很高,沒火的就沒有,垮掉癟的,一支起來是歪的,他看著說不行,跟我商量,明天要上去給他們換掉,本身這個爐子是三四戶人家一起集體吃伙食,米又煮的多,所以今天早上喊著我到京東電器挑了一個好些的液化氣灶。”
車到熊家嘴,劉克輝下了車。挾著液化汽灶,搖搖晃晃地走下碼頭。2018年的那次中風,讓他落下了殘疾,使他走起路來始終是搖搖晃晃。到蓮花坳只能坐船。而坐上這樣一艘叫做磨盤機的船,大約要走上30多分鐘才能到達蓮花坳。
7月3日,蓮花島村四個洲島陸陸續續被洪水淹沒,沅江市的救援小分隊就開始協助村民開始轉移。劉克輝說:“在7月3日那天下午,我們的群眾陸陸續續,老人、小孩送到沅江市區,有親戚的投靠親戚,沒親戚的投靠朋友,我們村支兩委就統一做了人員安排 ,像蓮花坳這一邊由我們的村主任、兩個村民組長和部分村代表,組織了蓮花坳地轉移工作,撂刀口那邊就是由我們的村支兩委人員、駐村民警負責撂刀口片區的轉移、安全問題,明、朗二山那邊就由我們的村支兩委人員,還有兩個隊長,各負責各島的安全轉移和群眾的生活物質的配備。”
蓮花島村面積4萬多畝,坐上一艘普通的磨盤機船,四個洲島轉一圈需要一天的時間,即使坐上沖鋒舟,也需要兩個多小時。而作為救援隊指揮員之一,劉克輝拖著他那條殘疾的腿,每天在四個洲島中來回不停地跑。遇上水淺的洲島,他還要換乘小船,挨家挨戶地尋找受困群眾,并把他們一一送到島上安全地帶。劉克輝說道:“我作為蓮花島的負責人,每天像蓮花坳、撂刀口,我走得勤一點、多一點,因為它受災比較嚴重,明山、朗山地勢高一點,受災群眾少點,我還是兩個島都走到了,看望了群眾,哪怕我腳不太方便,沒說過這個不去算了,沒有這個想法,只想把這個工作做好,保證群眾在吃、穿、住行方面都落到實處。”
船到蓮花坳,劉克輝看時間還早,就招呼船家把船往撂刀口趕。這兩天外湖水位有所下降,劉克輝想去看一看,叮囑留守在這個島上的村民幾句。船到撂刀口 ,守著洪水的村民早早地吃開了飯,劉克輝站在船頭和他們開著玩笑。或者走到村民的餐桌前,和他們一起聊著當前的洪水和關于禁捕退捕工作情況。劉克輝囑咐撂刀口的生產隊隊長要注意安全,水退后,要抓緊對環境衛生的清理和消毒。
船緩慢地行駛在渾濁的湖水中,劉克輝和我們講述著他和這個大湖的感情。他在這個大湖里出生成長,成家立業,和這個大湖和大湖里的一切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說:“哪怕這種水,只要在湖邊看見這種水,就一樣的親、甜。”
船終于靠近蓮花坳,村民上島把液化汽灶領了下去。因為船頭與陸地有一個高度,腿腳不便的劉克輝慢慢地趴下身子,一個腳先落了地,另一個腳才落下來。在蓮花坳地勢最高的村部,這里還留守著幾十名村民。沅江市要求把這些村民全部轉移出去,但這些村民認為洪水不會到達這個最高點。落了一身氣的劉克輝卻毫無怨言。這些村民曾經和他一起出生、成長,他認為為他們服務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說:“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蓮花島人,我看見群眾有什么困難, 我幫助他們就像幫助我自己一樣。”
責編:喻浩 審稿: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