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時間:2022-04-11
      “湖南好人”曹衛芬:孝老愛親作表率
      發布時間:2025-01-21 09:25 信息來源:新沅江 作者:張勁楊 瀏覽量:

      家住沅江市草尾鎮和平村的曹衛芬和丈夫李晏兵是一對樸實的農民夫婦,曹衛芬精心哺育一雙兒女和一個失去雙親的侄兒,替侄兒父母償還因治病留下的十多萬元債務,贍養孝敬八十多歲的父母親。曹衛芬勤儉持家、肯于吃苦、尊老愛幼,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家庭的愛和守護。


      臨近中午,曹衛芬如往常一樣在廚房忙碌著,為一大家子人做午飯,燉雞、牛肉、基圍蝦等豐富的菜肴既營養又美味。吃完飯后,曹衛芬又為婆婆梳頭,與公公聊天,希望通過陪伴和日常中細微的照顧讓公公婆婆的生活過得更舒心,整個家中都充滿了和睦的氛圍。


      如果說照顧公婆已經是曹衛芬平常生活中的日常,那么在八年前將失去雙親的侄兒接到家中,替他償還父母留下的十余萬元的債務,則是她做過的最重大的決定了,那段日子是曹衛芬最艱難的時候。當時,自己養育的一雙兒女還在讀書,公公婆婆也需要人照顧,自己家中也是勉強維持生計,但曹衛芬不忍心孤苦無依的侄兒流離失所,于是她毅然決然地接下照顧侄兒的重擔,成為侄兒的依靠。


      曹衛芬說道:“我和老公在農村以種田為生,收入不高。為了多掙點錢,我們只能各自再打些零工 。兒子在益陽市讀書,我們還是咬牙把侄子送去了長沙,希望給他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那時候真的操碎了心,為了安排侄子入學、湊齊學費,常常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侄子讀了三年書,前前后后一共花了14萬。”

      如今,在曹衛芬的精心照料下,3個孩子已長大成人,過去受了很多苦,但她從不后悔,一直認為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正是曹衛芬這種遇到困難從不抱怨,總是保持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讓這個家庭在困難面前還依然能夠充滿歡聲笑語。

      曹衛芬告訴記者:“回想起過去,雖說日子過得辛苦,可一切都值了。如今孩子們都已經參加工作,我也打算繼續盡我所能,在他們需要時搭把手。只是現在,我比較放心不下公公婆婆。公公行動不便,所以現在我們只要一有空,就會去陪陪他們。”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曹衛芬用自己一點一滴的言行書寫著“孝”和“愛”,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看到了平凡人的真善美。2023年曹衛芬家庭獲評益陽市2023年度“最美家庭”,而曹衛芬本人也被評為“湖南好人”。

      責編:黃澤東  審稿:黃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