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沅江市人民法院立足本地特色,認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向外聯合部門力量、向內挖掘自身潛力,合力同下“一盤棋”,齊心同唱“一臺戲”,堅決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以司法之翼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助推高質量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發展騰飛。
借東風,跑出“多元解紛”加速度
“以前覺得拖著沒關系,現在通過和法官溝通才知道這會極大影響我的征信,甚至涉嫌信用卡詐騙。”李某感慨道。原來,李某于2015年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沅江支行申請辦理信用卡,后多次透支,逾期不還。支行多次與其溝通未果。沅江法院訴前調解團隊在一次現場辦案過程中,聯系上了李某,經過承辦人反復釋法說理,李某當即表示:“你們說的在理,我都聽進去了,今天我就先還一部分,剩余欠款我也愿意分期還款。”李某遂通過在線調解系統與支行達成了調解協議并予以司法確認。
這是該院駐金融機構多元解紛工作站調解工作的一個小小縮影。在中國工商銀行沅江支行正式掛牌成立首個駐金融機構多元解紛工作站后,今年沅江法院繼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多元解紛工作站的基礎上再主動、再延伸,重點推出金融消費糾紛“現場辦案、在線對接”工作機制。2024年以來,沅江法院訴調團隊分別在湖南沅江農村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沅江支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沅江支行等銀行進行現場辦案,對2000余件金融消費案件進行溝通交流,當場促成調解案件1000余件,并有多名逾期當事人表達還款意愿,約定于近期還款。為加快涉企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我院乘著社會治理新模式的東風,大力凝聚“法院+金融”的最大合力,拓展糾紛調解新路徑,努力實現把金融類糾紛化解在萌芽、過濾在訴前、解決在前端。
引外力,打造“江上楓橋”硬品牌
沅江市作為省級船舶制造特色小鎮,是湖南省船舶制造的聚集區,園區共有59家船舶制造及配套企業,眾多造船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發生訴訟。
“根據專屬管轄規定,船舶制造等相關的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而距離最近的武漢海事法院往返需800多公里。”武漢海事法院沅江調解中心特邀調解員黃娟告訴我們,“從案件移送到判決執行,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訴累。”為減輕企業訴訟距離遠、成本高、實際長等訴累,沅江法院多次前往武漢海事法院座談、協商,于2022年11月掛牌成立武漢海事法院沅江訴前調解中心,于2023年12月掛牌成立武漢海事法院沅江司法便民服務點,推動形成了以訴調銜接為指引,建立“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后”的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今年9月,“沅江市人民法院三眼塘法庭”、“沅江市訴前聯調中心”與“武漢海事法院沅江訴前調解中心”在新審判樓共同揭牌辦公,三個陣地同向發力,打通了訴前調解與跨域立案之間的“最后一公里”,以聚焦重點行業為抓手,探索建立“行業+”專項多元解紛矛盾化解機制。自2022年11月以來,武漢海事法院沅江司法便民服務點、沅江市人民法院訴前調解中心共處理涉船舶海事企業法律風險咨詢500余次,受理涉船舶海事糾紛64件,調解成功37起。其中湖南某船舶公司訴大理市某港務管理站船舶建造合同糾紛案被評選為2023年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十大典型案例。
修內功,推動職工權益再升級
“感謝法院出面調解,我們的欠付工資和社會保險終于有了著落。”一名破產企業工人在撥通法院民二庭辦公室的電話后說道。
某濤公司因資不抵債被沅江法院宣告破產,經查實,該企業拖欠了90余名職工1000余萬元的社保、工資、經濟補償金及滯納金等。承辦人考慮到職工債權的特殊性,遂在府院協調機制的基礎上,試點推行了“法院+人社”聯動工作機制。承辦人多次提請政府召開市委政法委、市人社局、市稅務局等部門參與的協調會,為提高職工債權清償比例,提出由市人社局逐級報告請求特殊處理涉案滯納金問題的方案。最終該案成功免除了200余萬元的社保滯納金,職工債權的清償比例達到75%以上。今年以來,該院主動聯合沅江市總工會、沅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出臺《關于在破產案件中加強司法協作、保障職工權益的實施意見》,“法院+人社”聯動工作機制進入2.0版本,整體升級為“法院+工會+人社”聯合支持職工權益保障聯動機制。該實施意見還規定當職工代表缺席或職工缺乏法律能力時,由總工會指派工作人員參加破產程序,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以專家輔助人的身份參與案件的審理,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充分發揮工會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另對暢通破產管理人“綠色通道”、涉職工權益矛盾化解等工作均作出了規定,極大提高了破產案件中職工權益的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