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時間:2020-12-15
      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公示(2)
      發布時間:2020-10-26 14:25 信息來源:生態環境局 作者: 瀏覽量:


       

      一、反饋問題

      益陽大通湖水面面積82.7平方公里,是洞庭湖區最大的內湖,2012年申報為國家良好湖泊,并得到2.3億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要求水質目標保持Ⅲ類以上。2013年湖南省政府批復大通湖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方案,要求對湖內圍網養殖逐步清理取締。但益陽市大通湖區對大通湖天泓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圍網養殖監管不力,企業大量投放飼料、肥料,造成湖水質從2013年Ⅲ類下降為2016年劣Ⅴ類。

      二、整改目標

      2020年,湖體水質達到類水質標準。

      三、整改措施

      一是抓水資源保障。大通湖流域沅江片區4個鎮9個供水廠水質提升工程、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已完成、地表水供水廠建設已完成可研、立項,目前正在設計、招標;東南片區補水工程已完成70%,退水后,加快推進施工。

      二是抓水污染治理。4個鎮6個污水處理廠完成主體工程與主管網建設,支管網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污水收集率達到85%;城鎮黑臭水體整治草尾鎮已完成任務、黃茅洲鎮已完成50%;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已完成70%;水產養殖尾水處理生態凈化區建設完成3處;農村改廁完成5604個,年底按時完成。

      三是抓水生態修復。完成12公里生態溝渠和4個鎮96公里生態廊道建設;四季紅鎮大寨渠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已實施基底修復和漂浮物清理,完成了坡岸植樹;四季紅鎮河口濕地重建與優化工程,已完成70%

      四是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河湖溝渠清理、區縣市交界處河湖垃圾和水葫蓮打撈、垃圾中轉站滲濾液收集處理等工作全面完成,并將長期堅持;草尾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預計11月底開工建設。

      五是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4個鎮共完成了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25萬畝、綠色防控面積8萬畝、測土配方施肥54萬畝的任務;加快推進農膜、廢棄農藥包裝物等農業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置工作,年內補貼秸稈回田13.2萬畝。

      六是抓小流域治理。塞陽運河綜合治理、五七運河沅江側治理、溝渠綜合治理已全面完成,瓦崗湖農業面源治理完成40%(因防汛停止施工),四興河治理正在加快推進。

      七是抓農業產業結構調優。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每個鎮已建成一個2000畝以上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調整稻蝦種養面積,減少養殖污染,種養面積已由去年的20萬畝調整至今年的15萬畝;節水農業項目完成50%

      八是抓環境監管。制定了9項監管措施,重點做好禁航禁捕和禁磷工作,嚴防各類問題反彈。禁航禁捕方面,繼續加強大通湖沿線水域的巡邏防控工作,嚴禁村民下湖捕撈;繼續加強與大通湖區公安機關的聯系,強化聯動。禁磷方面,出臺《大通湖流域沅江片區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含磷洗滌用品2020年實施方案》,共出動執法人員265人次,檢查生產、銷售、使用洗滌用品的經營單位、服務門店等1531家,并建立了洗滌用品經營單位臺賬。

      四、整改完成情況

      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大通湖湖泊沅江流域2個入湖口斷面水質1-5月份均達到類,6月份后未向大通湖排水。

      五、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快北河口大寨渠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邀請武漢大學技術團隊對北河口大寨渠盡快種植沉水、挺水植物;并完成生態護坡等生態修復工程。

      二是抓緊完成清單任務工作。將進一步壓實責任,通過“百日攻堅、百日沖刺”行動,全面完成益陽市大通湖水環境治理清單任務和沅江市清單任務的掃尾工作。

      三是突破項目資金不足的問題。我市將加強與上級部門對接,全力以赴立項爭資,爭取已納入國家項目庫,獲得中央專項資金支持,力保大通湖流域水環境治理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沅江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

                                20201020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