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沅江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重要指示精神,以和美鄉村創建為抓手,以“一鎮兩村多園”為示范,以點帶面推進鄉村“五大振興”,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截至目前,全市第一批14個和美鄉村已創建成功,第二批20個和美鄉村正在扎實有序創建中。
以“三高”拓展“三生”,打造幸福鄉村
堅持高站位推動、高品位規劃、高標準驗收“三高”標準創建和美鄉村,拓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高站位推動。參照益陽市整合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市現代農業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創建工作。出臺《沅江市和美鄉村創建實施方案》,由市鄉村振興局牽頭督導,鄉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各村成立創建理事會,著力構建齊抓共管責任體系。建立“月通報、季講評、半年觀摩、年終驗收”工作機制,將創建工作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倒逼責任和工作落實。全市基本形成了市委統一領導、市鄉村振興局推進落實、鎮村組織實施的良好工作格局。高品位規劃。堅持市域統籌,以城鎮重要節點、國省干道沿線、“一鎮兩村”為重點,合理規劃創建布局。加強村莊規劃,深入挖掘移民文化、農耕文化、漁民文化、紅色文化、知青文化等特色文化,結合“八個一”標準化創建模式,精心打造“一村一特”,結合“八個一”(一個村集體經濟產業、一條庭院經濟示范帶、一支志愿者隊伍、一面文化墻,一個鄉賢館、一個健身廣場、一個數字鄉村平臺、一間農家書屋)標準化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和美鄉村。高標準驗收。由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牽頭,組織鄉村振興、農業農村、財政等行業部門開展實地驗收,采取100分制數字法評分;由市財政按照項目實施工程量100萬元/個標準驗收,按照ABC三個等級實行差異化獎補;通過獎補引導部門項目集中投入創建村,2022年14個和美鄉村高標準驗收。
以“三聯”增強“三宜”,打造美麗鄉村
堅持產業聯營、整治聯動、文化聯建“三聯”理念,踐行綠色發展觀,厚植生態文明建設新底色,增強宜業、宜居、宜游的“三宜”功能。產業聯營,增強“產業美”宜業。立足鄉村實際,圍繞“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堅持“輸血、造血、活血”三管齊下,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源”,掀起了鄉村產業聯營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熱潮。其中,八形汊村、九只樹村等村大力發展生態優質水產、水稻、水生蔬菜、水果“四水農業”,實現一產強;北港村、萬子湖村等村發展光伏、游艇制造產業,實現二產優;胭脂湖村、橋北村等村把農業生產與旅游觀光結合起來,發展旅游觀光、采摘、餐飲、休閑娛樂等三產業,實現三產活。整治聯動,增強“環境美”宜居。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五年行動計劃,開展治垃圾、治污水、治廁所“三治”聯動行動。全面建成農村生活垃圾“日清日潔”長效保潔機制,村莊垃圾收集點、收集車輛覆蓋率、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持續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完成30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安裝分散式污水治理設施14986套,完成5800畝集中連片精養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整縣推進項目。鞏固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成果,引導農民開展戶內改廁,累計新(改)建農村無害化廁所53028座。文化聯建,增強“人文美”宜游。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符號,弘揚人文之美,重現原生田園風光和原本鄉情鄉愁。其中,南竹山村以紅色文化作為鮮活教材,建設了紅色清廉文化廣場,擦亮了“清廉紅色南竹山”名片;玉鵲村以移民文化激發內生動力,因地制宜發展稻蝦共生、稻谷烘干特色產業,打響了“移民文化玉鵲村”招牌;東頭嘴村以漁業實踐為主要載體,發展坐漁船、觀捕魚、吃魚宴、購魚貨沉浸式文旅產業,唱響了“漁樵文化東頭嘴”篇章。
以“三治”涵養“三風”,打造和諧鄉村
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涵養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以自治涵養文明鄉風。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全面提升村級班子領導鄉村振興能力;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首創實施“百企千人聯村,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培養農民群眾主體意識,創新“屋場會”等村民議事形式,指導各村制定村規民約,充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深入挖掘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治理智慧,建成百家溝村、柳樹坪村等高標準鄉賢館(榜),激發和用活鄉賢力量,不斷增強村民認同感和歸屬感。以法治涵養淳樸民風。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干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今年以來,全市共招募大學生志愿者167名,組織各類普法活動27場,發放各類法治宣傳資料6000余份。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務,深入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引導村民從“遇事找人”轉變成“遇事找法”,全市涉訪案件大幅下降。以德治涵養良好家風。扎實開展家風家庭家教主題宣傳活動,深化“家規家訓進萬家”,引導廣大家庭涵養家國情懷,弘揚清風正氣。每年舉辦“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發揮榜樣示范帶動作用,營造崇德向善鄉村新風尚。積極推行家庭積分制管理,將人居環境整治、創業致富、遵紀守法、志愿服務、移風易俗等方面納入積分管理,通過攢積分、比積分、兌積分等方式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促進群眾加強家風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下一步,沅江市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類資源,強化各項舉措,為努力打造更多產業美、生態美、生活美、風尚美、村莊美的“五美”鄉村賦能添力,實現鄉村蝶變,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