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時間:2024-08-16
      點亮我的村 | 萬子湖村:漁民上岸,吾心安處是吾鄉
      發布時間:2023-11-14 10:14 信息來源:沅江市鄉村振興局 作者:沅江發布 瀏覽量:
      編者按:

        振興路上,文化賦能。文化振興如何點亮一座村,請看今日新沅江。10月起,紅網推出系列報道《點亮我的村》,聚焦沅江積極探索鄉村文化振興新路徑,以文化能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在漁村文化休閑長廊里休息。

        上世紀90年代前,沅江市東郊、南洞庭湖畔經常會有一群漁民居無定所,過著“水退洲上住,水漲船為家”的生活。后隨著省委、省政府實施漁民上岸工程,劃出400畝湖洲地蓋樓建房,萬子湖的漁民們離船上岸,告別了以船為家的日子。

        正值九月九日重陽佳節,2008年大學剛畢業就來萬子湖村擔任村支部宣傳委員的肖瑩,現在已經把去村里每個人家的路都記下來了,“摸夜路我也能走到他家去”。肖瑩兜里揣著一沓重陽賀卡準備發放給村里滿了60歲的老人。

        剛到村里91歲長壽老人王翠英的家門口,老人就已經站在家門口等著了。“每年重陽節,村里的干部們都會分頭到老人家里來慰問,到我家剛好就是這個時候,都已經習慣了。”王翠英對肖瑩反復感謝,把肖瑩帶來的賀卡仔細地放在衣服最里面的那個口袋里。

        連續三年制作萬子湖村重陽節賀卡。

        為何一份小賀卡能被珍藏?肖瑩說,“村里每年都會在重陽節對老人進行慰問,之前還會一起吃個‘敬老飯’。發生疫情沒辦法一起吃飯了,我就想出了制作重陽節賀卡這個法子。”萬子湖的老人都知道,跟著賀卡一起發放的還有200元的敬老金。

        肖瑩說,自從她2008年上崗,村里就有著重陽節發放敬老金的傳統,聽村里老人說已經持續了20年。要保證村里每個老人在重陽節之前都能領到,從兩天前就開始發,今年截止一共發放了612位,肖瑩細說著發放敬老金的細節。

        王翠英是目前村里年紀最大的一位老人,即使年至耄耋,她對村里文藝活動還是很感興趣。“有的時候,村干部忙不過來,不少老人都會自告奮勇幫我們組織村民。”肖瑩說。

        “退休的”船舵做裝飾。

        談到村里的文藝活動,王翠英最有印象的就是今年的春晚,這是萬子湖的第一次春節晚會。肖瑩說,這場村里的春晚從策劃到舉行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但是現場氣氛一點不減,村里來了很多人,大家一起圍著篝火跳舞,是春節期間村里‘聲響最大’的活動。”

        王翠英說,“很久都沒有見過村里面這么熱鬧了,又是篝火,又是花鼓戲,就是沒有聽到合唱村里的村歌。”《萬子湖之歌》在20年前建村的時候完成了編曲作詞,這里面保留了萬子湖最純粹的漁民文化,“村里的老人應該都會唱,希望今年能讓《萬子湖之歌》在村里再次被傳唱起來。”

        魚兒游“上墻”。

        萬子湖村的村民,對保留漁民文化的情緒很高。今年村里還特意修建了以漁村文化為主的文化休閑長廊,“退休的”船舵和船板、船梁,都被用做漁村文化長廊的素材。靠近文化休閑長廊的村戶,也會按照漁村的風格裝飾自己的庭院,“之前會要求大家一起做一個符合漁村文化的步道,但是大家都很積極,做出來的樣式各有各的特色!”肖瑩說。

        漁村文化把村民們牢牢地吸在一起,萬子湖村成了漁民們的安心處。“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很少,村民都可以在家門口就業。”萬子湖村黨支部書記邊建輝自豪地說。除了扶持繩網廠等村里的支柱產業,萬子湖村還通過合理開發湖洲,增加集體收入。4000余畝湖洲種植蘆葦、經濟林等,每年為村集體增收數十萬元,成了村里的“綠色銀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