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時值暮春。自沅江市黃茅洲大橋乘車而下,一片詩意的碧綠延綿數里,這便是黃茅洲鎮民心村。細細探尋,村內那綠色掩映里不止有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更有文明鄉村迸發的盎然生機。
文明鄉風 讓精神富起來
放眼望去,民心村道路兩旁種有紫薇、茶花、桃花、玉蘭等苗木,一棟棟農家小樓簡潔大方,公共區域的涼亭、花圃、路燈錯落有致,私家院落干凈整潔又富有生活氣息。“雖然我們村緊鄰鎮區,但把村里搞得像鎮上一樣干凈漂亮,還是近幾年的事。”村黨總支書記楊帆是一名85后,他笑著介紹,以前村民想得更多的是吃飽穿暖、有房子住就行了,至于環境衛生、精神文化就沒有“閑心”顧及了。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民心村兩委在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上鉚足勁,注重選樹先進典型,挖掘身邊好人,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村民注重家庭建設、家風培育。同時,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作用,堅決遏制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等陳規陋習。
村里建設了彩虹步道、籃球場、健身廣場、農耕文化園等公共文化設施,積極開展廣場舞、籃球賽等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前不久的“送戲進萬村”文藝演出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觀看,高潮跌宕時臺下不時響起陣陣掌聲和叫好聲。楊帆指著鄉村大舞臺不遠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說:“晴天戲臺看演出,雨天屋里有活動,村民們很喜歡。”
如今的民心村民風淳樸、鄉風文明,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崇文重才 讓力量聚起來
鄉村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傳承,更需要人才的助力。民心村兩委利用廢棄房屋修建了鄉賢館,館內不僅懸掛有走出去的鄉賢照片,詳細介紹其所作貢獻,廊道上還張貼了“尊法重禮、敬老孝親、和睦團結”等名言警句和優秀家風家訓。村民閑暇時都會過來走走看看議議,不時提醒小輩,樹高千尺不忘根,有能力了要多幫襯鄉親們。正因如此,不少走出去的民心村人心系故土,千方百計想要回報桑梓。鎮、村兩級順勢而為,積極“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為民心村經濟社會發展匯聚鄉賢力量。
村黨總支書記楊帆,放棄了省外優厚的工作待遇,回到家鄉民心村,從便民服務員開始干起,成長為民心村鄉村振興的“領頭羊”。早年在外做蔬菜、苗木生意發家的張建文,2005年回鄉創業搞園林種植,成立的苗木公司成了村里的龍頭企業。張建文不僅帶動村民增收,還積極出資改善村里的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
以鄉情為紐帶,凝聚鄉賢力量,民心村將“種養大戶”“流轉大戶”“土專家”“田秀才”等人才匯聚在一起,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創新實踐 讓產業興起來
鄉風文明樹起來了,鄉賢的力量聚起來了,黨員群眾同心協力,想法子把美麗田園變成致富“財園”。民心村兩委立足本村全域林果產業資源優勢,盤活土地資源,整合產業規模,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了占地3000畝,總投資8000萬元的民心村綠色田園綜合體,在發展林果經濟的同時,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民心村綠色田園綜合體里建成了生態園藝、生態水果、優質中藥材、網紅盆景、網紅民宿等文旅景點。漫步田園綜合體,可以看到造型可愛的園藝盆景,蔥郁茂盛的景觀樹木,還有131.4米情人步道、520棵柳樹圍栽的月老灣、橫跨月老灣的同心橋等特色景觀。“情侶們在紫薇花籬笆上掛同心鎖,踏著情人步道,數著月老灣兩岸的柳樹,一起欣賞日落,大家都說這種感覺很棒!”一旁的村民曾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村集體投資200多萬元,建成露營體驗和酒店風格融合的“民馨棲居”民宿。同時,村上開發“共享四季果園”,將特色水果種植與民宿、生態園藝、網紅盆景等結合,打造體驗式的鄉村旅游項目。
民心村綠色田園綜合體為全村新增就業崗位近150個,累計引導2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2023年,民心村接待各地游客10萬人,產業收入60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8萬元。
目前,民心村產業發展日漸興旺,有省級龍頭企業1家、合作社9家,村級造血功能、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如今的民心村面貌日新月異,贏得碩果累累,先后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兩型示范村、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湖南省美麗鄉村精品村、益陽市文明村等。一個個欣欣向榮的場景,正在逐步匯聚成鄉村全面振興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