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江:科技賦能春耕 智慧育秧跑出“加速度”
      發布時間:2025-03-24 09:44 信息來源:新沅江 作者:鐘祖彪 孫帆 謝健朋 瀏覽量:

      三月春潮涌,洞庭糧倉忙。在沅江市的田間地頭,到處是一派忙碌的春耕場景。各種科技設備賦能春耕,奏響現代農業春耕序曲。

      走進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草尾鎮育秧工廠智能化育秧車間,一條全自動播種流水線正以每小時2400盤的效率全速運轉,在智能引導之下,流水線精準地完成鋪土、灑水、播種、覆土等工序,播種完成的秧盤隨即進入恒溫恒濕的出芽密室,靜待出芽整齊后再擺放到秧田芽床。


      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程樂根介紹:“如今,我們已進入今年播種工作的第四天,每日播種量在兩萬到兩萬四千盤左右。播種工作將持續推進,直至三月底四月初才會全部完成。全年的早稻機插秧可以服務大田一點三萬畝左右!

      育苗車間外,8條銀色軌道固定在百畝秧田中。搭載著噴淋系統的“天車”運輸平臺,正將催芽秧盤以每秒0.8米的速度精準投送至指定田塊。農戶陳雙喜在育秧工廠工作已有數個年頭,每年的早稻育秧時,她與其他農戶一起在秧田里擺盤,用原來的秧盤運輸流水線,秧田的芽床上只能擺放下四個秧盤,但現在有了這套田間物流系統,人工不僅減少了,工作效率還大幅提高,秧田的芽床上能夠擺放五到六個秧盤,提高了秧田的利用率。


      陳雙喜感慨道:“現在的播種速度快多了,和以往相比,不僅效率大幅提升,作業過程也舒適了不少。以前需要七八個人才能開展的播種工作,如今四到五個人就能輕松開展。在相同播種面積下,現在完成作業的時間肯定能比以前提早一兩個小時。”

      “天車”又名空中輸送系統,融合了軌道運輸、智能噴灌兩大模塊,實現“擺盤和取秧運輸—管護”全流程機械化作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車搭載的精準噴灌系統,精確設計的噴頭剛好能讓秧苗生長所需的水量均勻噴灑到秧盤上,不僅較傳統漫灌節水80%以上,更使田間秧苗始終處于一種水、氣、熱協調統一的環境下順利生長。


      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程樂根表示:“我們在‘天車’上安裝了整套噴淋系統,將原本的大水漫灌方式轉變為天車軌道上的軌道噴淋。如此一來,能夠有效減少水分對秧苗的損害,增強根系活力,提升秧苗素質!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沅江市今年早稻種植面積達40.8萬畝,其中30.6萬畝采用工廠化機插秧技術。隨著25.5萬畝育插拋任務全面推進,這種“車間育秧+軌道運輸+智慧管護”的新型農業生產體系,正為洞庭湖平原糧食安全注入強勁科技動能。

      責編:黃澤東  審稿:黃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