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沅江市南咀鎮和諧村村民祝志建扛著鋤頭走進自家桔園,望著滿樹繁花,臉上難掩期待,高興地說:“今年花開得很好,預示著今年秋天收成很好。”
不遠處,70歲的柑桔“土專家”蘇建初手持特制剪刀,正在實施獨創的“抹梢”技術——剪除未開花的強壯枝條,保留花枝。他解釋這樣做的目的:“為了保花保果,增加產量,第一步要抹梢,這些營養生長過旺的必須抹去,營養過旺,會引起落花落果。”
作為蠡山果業協會會長,蘇建初在家鄉的這片熱土上栽培柑桔已有50多個年頭。他在自己承包的30多畝柑桔園里試驗培育出七八個改良品種,其種植的柑桔因肉質細膩、酸甜適口,尚未掛果便獲企業預訂。
“銷售沒有問題,像我的黃金貢柚,早一個月,人家就給我訂了兩萬斤,所以說只要你的貨品相好,就不急著沒有人要。”沅江市和諧村桔農蘇建初說道。
桔花盛放不僅孕育著金秋碩果,更催生了“空中經濟”。80歲蜂農鄢啟乾與老伴守著30余箱蜜蜂,見證著這場春日盛會。
“天氣好了,采桔花蜜的時候到了,這是我們這里最好的蜜。我有三十幾個蜂箱,現在采的蜜達八百斤了, 賣得一萬多塊錢。”鄢啟乾說道。
鄢啟乾有著三十余年養蜂經驗。依托洞庭湖區四季不斷的花海,僅養蜂一項,他每年的純收入就有3萬余元。如今,赤山島已形成“桔花授粉-蜜蜂釀蜜-果園增產”的生態循環,實現“一花多收”。
沅江市現有柑桔面積達7萬余畝。近年來,當地通過“品種改良+技術升級”雙輪驅動,打破以往品種單一、低價滯銷的困境。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沃柑、金秋砂糖桔、黃金貢柚等多個優質品種,市場價格較傳統品類提升40%,帶動戶均年增收超萬元。
責編:黃澤東 審稿: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