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沅江市各鎮搶抓農時,采用各式新設備參與春耕生產,讓科技賦能早稻生產,給春耕按下“加速”鍵。
走進沅江市保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田,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簾。機械的轟鳴聲交織成一曲激昂的春耕樂章,三臺插秧機在水田中靈活穿梭,所到之處,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整齊排列,仿佛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色的絨毯。
今年,合作社還為一臺插秧機安裝了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精準的無人駕駛。在作業過程中,它能夠按照預設的程序和路線,自動完成插秧任務,省去了一名人工。同時,該系統還能根據農田的地形和秧苗分布情況進行智能化路徑規劃,有效減少了重復行駛和空轉,大大提高了插秧效率。
除了無人駕駛插秧機,合作社今年新建的育秧大棚也為早稻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持。大棚內,一條長長的傳送帶從棚內延伸而出,宛如一條綠色的紐帶。以往,在育秧完成后,工人需要將秧盤從大棚內搬運到車上,這一過程不僅耗費大量人力,而且效率低下。如今,有了傳送帶的助力,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科技賦能春耕,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還為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沅江市各鎮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推廣應用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讓科技在田野上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責編:黃澤東 審稿: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