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報告反饋交辦“油品儲運 銷環節油氣回收不到位”問題,各縣市區(管委會)黨委和政府高 度重視,組織相關責任部門單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開展油氣回收專項整治,同時加強部門聯動,形成監管合力,建立常態化巡查、監管機制,確保問題整改不反彈,目前已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務,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問題表述
油品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不到位,益陽市油品儲運銷油氣回收裝置雖然按要求完成建設,但監督管理和正常使用仍不到位。中石化益陽石油分公司益陽油庫油氣回收系統密封點泄漏檢測值超過標準排放限值33.6倍;載有油品的設備與管線組件密封點泄漏檢測值超過標準泄漏認定濃度。湖南湘中石油化工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益陽油庫向汽油罐車發汽油時,未開啟油氣回收裝置,油氣直排大氣環境。益陽市達安運輸有限公司運輸車輛在運輸油品過程中,人為打開油氣回收耦合閥,偷排油氣。中石油益陽銷售分公司油品運輸車輛密封點泄漏檢測值超過標準排放限值5.8倍。益陽市轄區范圍內44家加油站,40家油氣回收系統氣液比超標,超標率90.9%,
一些加油站油氣管線排放口閥門開閉不規范,油氣排放口未按要求 關閉。
二、整改目標
深化油品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治理,實現源頭嚴格管控、過程密閉收集、未端高效治理,有效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深入推進成品油儲運銷環節油氣污染防治。
三、整改措施及成效
(一)落實黨政主體責任
市商務局多次牽頭組織成品油綜合整治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進行會商,研究部署落實“藍天保衛戰”和成品油“打非治違”工作,出臺《益陽市落實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問題即查即改清單》《2023年益陽市加油站、儲油庫油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等文件,在全市開展成品油儲運銷環節油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各縣市區黨委、人民政府(管委會)分別制定《益陽市赫山區成品油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治理暨成品油市場“打非治違”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益陽市資陽區落實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問題即查即改清單》《益陽高新區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工作方案》《2023年桃江縣加油站、儲油庫油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等文件,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總體要求,落實轄區成品油流通行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二)開展油氣污染治理聯合督導專項行動,促進問題整改
1.嚴查儲油庫不正常使用油氣回收裝置和加油站油氣超標問題。2023年7月15日上午,市商務局赴資陽富華加油站和湖南湘中石化銷售公司等企業現場督導,督促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益陽石油分公司益陽油庫對油氣回收系統密封點進行全面排查,并引進一批采用最新技術的漏點密封圈和高效密封接頭。整改后,各油氣回收系統密封點油氣泄露值僅為標準值的1%左右。赫山區生環局已對湖南湘中石化銷售公司益陽油庫向油罐車發汽油時,未開啟油氣回收裝置電源、不正常使用油氣回收裝置問題立案,給予2萬元處罰。2023年7月24日至26日,市商務局聯合生環、應急、市監等部門開展專項問題整改督導。市商務局組織中石油益陽分公司技術人員攜帶儀器對資陽、沅 江、南縣、大通湖23家加油站氣液比超標的加油槍進行全面巡檢調試,經技術人員復核合格或在現場調整至合格。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商務、應急、市監等部門,對赫山、高新、安化、桃江等27家問題加油站開展油氣回收裝置專項督查,委托第三方技術公司進行氣液比檢測,其中發現的問題主要為加油槍氣液比超標、油罐車卸油未正常使用油氣回收裝置。專項督查下發整改文書11份,市生態環境局對赫山區吉利加油站、赫山區蘭溪鎮金 塘湖加油站、安化縣仙溪供銷加油站、安化縣仙溪鎮宋溪加油站、 安化縣長塘加油站等5家加油站立案查處。
2.協同處置運輸企業偷排油氣、泄漏檢測值超標問題。市交通運輸局作出對典型案例通報湘H·16552車輛進行停業停產,對駕駛員、押運員罰款1千元的處理決定,停辦涉事公司新增車輛和擴大經營范圍等業務3個月。集中約談全市9家危貨運輸企業,通報案件處理結果。組織相關企業開展全覆蓋自查自糾,加強人員教育,對全市182臺油罐車開展油氣回收裝置使用情況檢查,并將裝置使用情況納入車輛道路運輸證年度審驗。協調長沙市交通運輸局對中國石油運輸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湘A·6973掛油罐車罐車油氣密封點泄露進行了排查,并更換了油氣回收接頭。
(三)加大油氣回收監管力度,壓實區級、屬地管理責任和部門行業監管責任
1.赫山區:督促湖南湘中石油化工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益陽油庫采購新設備配件,請有資質的設備維修工程師進行更換、維修和調試,并于2023年7月12日整改到位。整改后,環保部門進行了檢查并達標;湘銀平安加油站、順程加油站、吉利加油站(龍光橋街道)、金塘湖加油站、寧朱加油站和四門閘加油站(蘭溪鎮),組織部門對加油站檢查油氣管線排放閥門、油儲罐阻火帽、壓力閥、真空閥、加油槍槍帽等是否完好進行了檢查,同時完善環保臺賬,對存在問題企業,環保部門依法依規進行了處罰。
2.資陽區:對轄區內5家加油站進行了立案調查并做出行政處罰,完善油氣回收治理制度,規范加油站日常作業操作規范,有效減少了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3.益陽高新區:強化油氣回收治理,玉蘭、康富、迎客3家加油站已完成三次油氣回收治理。
4.安化縣:對整改問題精準部署、全方位排查、科學分析,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并按照方案逐一進行整改,對轄區內5家加油站進行了立案調查并做出行政處罰,完善了油氣回收治理制度,規范了加油站日常作業操作規范,有效減少了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5.桃江縣:推動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改造,完成了1座年銷量5000噸以上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改造任務,督促加油站、儲油庫等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肅查處典型案例披露的問題和在專項行動中發現的環境違法行為。對全縣危貨運輸企業開展全覆蓋式自查自糾,及時排查整改環境污染隱患。對全縣儲油庫、加油站(點、船)、運輸車輛油氣回收裝置建設和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清查,對標對表認真核實整改,并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確保污染物長期穩定達標排放。
6.沅江市:商務、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市場監督等部門聯合行動,對成品油企業、危貨運輸企業進行全面清查整治。2023年度已完成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改造3家,2家正在改造中,全 市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正常運行。商務部門聯合生環等部門對存在問題的8家加油站進行了檢測檢查,已按要求整改到位。生態環境部門對10家加油站有關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并 作出共計13.4萬元相關行政處理決定。市場監督部門對加油站 進行了2批次的油品質量抽檢,均達到合格要求。全面加強成品油和危貨運輸行業管理,建立常態化巡查、檢查、監管工作機制,不定期對已整改問題開展“回頭看”4批次,共檢查成品油經菅企業68家,危貨運輸企業1家。其中立案調查10家、處罰4家、 下發督辦函6份,并對存在問題的企業督促整改。
7.南縣:由南縣商務局牽頭,以縣藍天辦為主體,聯合多部門對發現問題的7個加油站進行上門督查整改,針對加油站加油槍氣液比超標這一問題,聘請了第三方專業人員對加油站加油槍逐一進行檢測調試,采取更換加油槍集氣罩等方法,確保油氣回收系統氣液比在正常范圍內。
8.大通湖:區藍天辦、區商務局以及相關技術人員,聯合對大通湖區11家加油站逐一檢查,著重查看了加油站加油槍氣液比是否達標、加油站油氣管線排放口閥門開閉是否規范,油氣排放口是否按要求關閉,經過詳細地實地檢測,出現問題的3家加油站均已整改達標。
四、現場核查情況
7月2日,市商務局、市生環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再次組織聯合驗收組,驗收成員單位人員通過查看現場、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整改核查,初步認定整改合格,達到整改目標。
五、驗收銷號結論
參加檢查驗收人員一致認為:該問題的整改結果達到銷號標準,擬同意申請銷號。
六、下步工作安排
(一)進一步深化成品油領域“打非治違”,深入開展成品油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治理行動。健全成品油儲運銷環節油氣治理長效監管機制,制定《提高空氣質量優良率任務中的加油站油氣回收設施運行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方案》,系統性開展全市成品油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治理和成品油市場“打非治違”工作,以成品油流通行業存在問題為導向,深化油品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治理,打好成品油儲運銷環節油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二)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油氣回收監管制度。督促各加油站切實提高成品油零售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意識,落實全員崗位環保責任制,及時處理油氣泄露事件。建立健全油氣回收管理制度。各加油站嚴格落實專人負責油氣回收系統管理工作,在油氣回收系統日常檢查及管理中定崗位、定職責、定操作流程。
(三)推進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改造。制定中心城區加油站全部安裝“三次油氣回收”裝置的方案,2024年底前,按照時間節點完成中心城區40座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裝置改造任務。
參加現場核查單位及人員:
益陽市商務局 益陽市生態環境局
益陽市交通運輸局 益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