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時間:2025-02-24
      產業培塑行動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4-05-08 11:32 信息來源:沅江市發改局 作者: 瀏覽量:

        為加快先進制造業高地三大標志性工程建設,推進“重點產業倍增計劃”,培育我市現代化產業體系新增長點,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圍繞我市構建“6+N”產業發展布局,激活創新動能,優化產業生態,推動我市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農業基礎地位持續穩固,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7%;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提高,制造業企業利潤持續提升;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加快融合,促進服務業增加值穩定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逐步提高。

        二、工作任務

        (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1.綠色食品。積極支持辣妹子公司上市,打造中國辣椒第一股;加快陶伍食品、宏碧園二期建設步伐,做精做優蘆筍食品、沅江大米,加強上下游配套,實現鏈式發展,同時吸引周邊區縣優質食品項目向園區聚集,積極爭取湖南省預制菜產業項目落戶園區,進一步做大園區綠色食品產業規模。(市科工局牽頭,沅江高新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2.紡織服裝。繼續扶持新馬制衣、鑫海股份等龍頭骨干企業,加快園區紡織服裝知行合一、喬湘體育等小微企業的孵化與培育;充分依托園區服裝產業園現有存量標準廠房,大力引進各類服裝企業,加快園區服裝紡織特色輕工產業集群式發展。(市科工局牽頭,沅江高新區、市商務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鞏固延伸優勢產業

        1.裝備制造。充分釋放中聯重科等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加快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園配套企業的入駐,促其盡快投產達效。積極謀劃啟動工程機械配套園二期建設,大力引進工程機械配套項目,積極打造100億工程機械配套產業園。(市科工局牽頭,沅江高新區、市發改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2.船舶制造。全力支持幫扶亞光科技,堅定船舶行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擦亮“太陽鳥”金字招牌,持續推動桃花江游艇、海荃游艇、萬駿船舶、金航船舶等新能源船舶加速發展,把船舶制造產業做得更強、更優、更響。(市科工局牽頭,沅江高新區、市發改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3.文化旅游。力爭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速達20%。實施“游客滿意在湖南”三年行動,辦好市文旅融合發展大會,指導各市場主體開展豐富多樣的文旅促消費系列活動。豐富和提升市文旅產品供給,引導小河咀優度鄉村音樂、彩虹島、樟廬溪谷等項目創建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抓好浩江湖高等級旅游品牌創建工作,抓好亞光科技游艇主題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等文旅新業態培育。發展高品質旅游住宿業。(市文旅廣體局牽頭,沅江高新區、市商務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4.現代農業。以“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林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目標,通過先建后補的方式,推動高標準農田投融資創新建設。(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科工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林業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1.數字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深入實施“智賦萬企”行動,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一批數字化應用標桿示范,推進企業“上云上平臺”。實施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動、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支持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存量企業擴能升級,推動辣妹子、鑫海股份等企業加快上市,支持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培育更多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市科工局牽頭,市發改局、市教育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2.新能源。加速推動南大漁光互補光伏發電、草尾風電等新能源項目落地,有序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支持大唐華銀等企業爭取開發指標,協助清平樂公司申報國家級新能源基地,打造“風電、光伏、儲能、銷售、運維”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集群。(市發改局牽頭,沅江高新區、市科工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3.新型建材。依托我市豐富的砂石資源,加快源達集團綠建科技生產基地項目建設,推動恒瑞管樁、湖南建國集團等新型建材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壯大新型建材產業發展規模。(市發改局牽頭,沅江高新區、市科工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4.大健康。全面挖掘、整理、保護、開發經典名方、民間驗方和傳統療法,加大傳統制藥、鑒定、炮制技術和老藥工經驗技術傳承力度,促進中醫藥融合創新。穩步擴大枳殼等湖南省道地藥材種植面積,著力提升加工能力。啟動實施市精神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市區域醫療次中心、共雙茶垸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藥傳承創新工作室等項目建設。(市衛健局牽頭,市發改局、市科工局、市林業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四)強化產業發展支撐

        1.提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施產業項目支撐工程,大力推進鱘龍江湖農文旅三產融合等“十大產業項目”。強化龍頭牽引,培育壯大重點龍頭企業,依托中聯重科、亞光科技、鑫海股份等企業,實現關鍵環節重點項目的突破。強化創新能力,發揮龍頭企業研發技術優勢,依托高等科研院所,加強產業鏈國產替代技術攻關,持續推動企業生產模式和管理方式轉變。(市發改局牽頭,市科工局、市市監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2.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圍繞“6+N”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精準招商,編制2024年度產業鏈招商信息。組織完善優勢產業鏈招商圖譜,針對主導產業與短板瓶頸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推行招商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招商引資項目臺賬,優化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服務。開展存量企業擴能升級,推動一批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市商務局牽頭,市科工局、市發改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3.強化要素保障。將產業投資項目納入市重點項目推進,落實高位推動工作機制。強化用地保障,組建專班實行全流程、全周期跟蹤指導服務,對產業項目建設合理用地應保盡保。推進工業用地彈性出讓、用地清單制,降低企業初始用地成本。強化人才服務保障,積極做好“引”“育”“留”文章,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市發改局牽頭,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人社局、人民銀行沅江支行、市金融事務中心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推進機制

        成立實施產業培塑行動工作專班,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市政府辦聯系副主任、市發改局局長、市科工局局長任副召集人,成員單位包括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健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林業局、市市監局、人民銀行沅江支行、市金融事務中心等,專班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局,負責日常協調和調度工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