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奮力搶占產業、技術、平臺、人才制高點,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立市,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轉化一批高價值科技成果,確保完成省級創新型縣(市、區)建設各項指標任務。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2%以上,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件以上;技術合同交易額達3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4%。
二、工作任務
(一)主體培育提級
1.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精準培育計劃。建立科技型企業培育庫,健全“科企—高企—小巨人—上市領軍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省級及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以上。加大硬科技屬性企業的上市培育扶持力度,力爭新增1家科技型企業在省股交所上市。(市科工局、市金融事務中心按職能分工負責)
2.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落實企業研發獎補政策。辦好創新創業大賽沅江初賽,爭取在省、益陽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新突破。新增有創新研發活動的規模工業企業10家以上,推進“智賦萬企”行動,實施1個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新增320家企業上云、30家企業上平臺。支持6條產業鏈骨干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市科工局牽頭,市財政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平臺能級提檔
3.培育建設省、益陽創新平臺。支持市內骨干企業、研發機構等積極創建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強產學研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以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5個以上,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市發改局、市科工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4.全面建成沅江國家麻類作物種質資源庫。選址瓊湖街道石磯湖,總投資1083萬元,新建短期庫1522.81平方米、試驗大棚5760平方米,新增儀器設備20余臺(套)以及園區物聯網系統。通過該項目建設,有力推進國家種質資源中期庫和國家農業科學沅江觀測試驗站等各項工作在沅江的落地實施,推動種質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創新優勢,筑牢種業振興的種質資源根基;同時促進沅江市地方經濟和特色鄉村產業的發展。(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科工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科研攻關提能
5.推動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全市六大主導產業,組織市內優勢科研力量承擔省、益陽重大科技攻關任務。推進實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重點支持裝備制造、船舶制造、紡織服裝、綠色食品、新型建材、新能源等產業集群建設,加大工程機械的研發力度,爭取在新型海關監管艇的研制、核電冷源系統安全防護特種網具裝備研究及產業化、院感防控一次醫療器械研發與應用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難題,開發一批創新產品。(市科工局牽頭,市發改局、市財政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6.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著重科技賦農,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深化與中國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湖南農科院、湖南農大等院校合作,提前謀篇布局打造綠色農業和智慧農業。聚焦稻蝦、水產、蔬菜、蘆筍、畜禽和休閑食品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一鎮一品”“一村一產”,加快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產品基地。研發蘆筍低鹽腌制發酵、蘆筍冷凍等5項加工技術,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有關鎮、街道、中心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四)人才支撐提質
7.大力引進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優化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務,抓好“人才新政20條”暨《沅江市人才服務管理二十條措施》等政策的落地落實,2024年全市計劃引進黨政、事業單位、教育系統、衛健系統、企業經營管理等各類人才100名以上。以專家工作站平臺建設為契機,積極開展柔性引才,鼓勵各類人才來我市從事兼職、講學、科研和技術合作、技術入股、投資興辦企業或從事其他服務。(市委組織部人才辦牽頭,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局、市科工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8.加強柔性引才。積極參與“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開展“智匯瀟湘、才聚沅江”招才引智活動,推動產學研合作。支持人才飛地、“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持續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修訂完善《沅江市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試行)》,精準選派50名省、益陽、縣派科技特派員赴基層一線開展科技服務,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市委組織部人才辦牽頭,市科工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五)成果轉化提效
9.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提質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沅江工作站服務效能,新入駐優質服務機構3家。加強對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績效評價管理。深化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動符合我市產業發展方向的科技成果來沅江落地轉化,全年力爭轉化科技成果2件以上。(市科工局牽頭,市發改局、市財政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10.落實“雙高”對接專項行動。組織高新區和高校開展產業技術供需對接。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承接能力提升行動,舉辦成果轉化活動2場以上,完成原創科技成果評價2項以上、成果登記3項、專利轉化許可10次以上,引進省內外高校科研成果5項以上。(市科工局牽頭,沅江高新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市監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六)創新生態提優
11.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深入落實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調整科技創新支持政策,完善全市科技創新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啟動科技專項經費獎補實施方案調整,強化項目負責人責任制,更大力度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市科工局牽頭,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12.持續深化科技金融服務。落實科技金融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科技創新領域銀企融資對接,全年開展科技金融培訓或銀企對接會2次以上。深化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改革,力爭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余額超1億元,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目標。(市金融事務中心牽頭,市科工局、市財政局、市市監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推進機制
成立實施創新提升行動工作專班,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市政府辦聯系副主任、市科工局局長任副召集人,成員單位包括市委組織部、沅江高新區、市發改局、市教育局、市科工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局、市市監局、市金融事務中心等,專班辦公室設在市科工局,負責日常協調和工作調度;成員單位要明確分管領導、具體聯系人,負責重點任務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