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開展好民生可感行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提高人民 生活品質、促進共同富裕作為民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辦好可感可及的十大重點民生實事、市人大代表票決制民生實事。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在就業、養老、教育、醫療、住房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聚焦2024年十大重點民生實事24個項目、市人大代表票決制民生實事,扎實開展好民生可感行動,推動“富饒、美麗、幸福、創新、智慧”現代化沅江和洞庭湖區核心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二、工作任務
(一)辦好可感可及的十大重點民生實事
1.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1)建成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1所。繼續推進“特立圖書館”建設,沅江市一中“徐特立項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2)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向陽花”行動。在全市線上線下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65場,線下服務2600人,線上服務19430人。(牽頭單位:市婦聯)
2.提高優生優育水平。
(3)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與診斷服務。為全市新生兒免費提供聽力障礙、致盲性眼病、遺傳代謝病、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與診斷服務1600人次。(牽頭單位:市衛健局)
(4)普惠托育服務“護蕾”行動。新建或改擴建一批“家門口”和“單位門口”普惠服務機構,利用閑置的幼兒園學位開設托班,建設托育綜合服務中心,鼓勵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等多種渠道,加大托育從業人員培養,新增普惠性托位495個。(牽頭單位:市衛健局)
3.提高困難群體救助標準。
(5)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市低保標準從不低于650元/月提高到不低于700元/月,農村低保標準從不低于5000元/年提高到不低于5400元/年。提高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城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從10140元/年提高到10920元/年;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從6500元/年提高到7020元/年。(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6)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殘疾人“兩項補貼”均從80元/月/人提高到90元/月/人。(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7)提高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標準。 散居孤兒從950元/月提高到1150元/月,集中養育孤兒從1350元/月提高到1600元/月。(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4.關愛特殊群體。
(8)農村適齡及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1.2萬人。提高“兩癌”早診早治率,降低治療成本和患者死亡率,緩解貧困婦女看病難、看病貴和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牽頭單位:市婦聯、市衛健局)
(9)實施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309戶。殘疾人家庭地面平整及坡化、廚房改造、衛生間改造、起居室改造、臥室改造及水電改造等,改善殘疾人家居、活動條件,增強殘疾人自我照護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照護者的負擔。(牽頭單位:市殘聯)
(10)康復救助殘疾兒童154人。為154名聽力、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聽覺語言功能訓練,運動、認知、溝通及適應性訓練等康復訓練。(牽頭單位:市殘聯)
5.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11)城鎮新增就業4900人。提供就業用工社保“三合一 ” 數字服務。人社政務服務“三合一”事項不少于20項。(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6.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12)大力發展城鄉社區嵌入式小微型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老年助餐服務點8個,在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中選擇符合條件的增設老年助餐、日間照料等服務,將其納入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并對享受助餐服務的特殊困難老年人給予差異化補貼。(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13)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557戶。按照“一戶一策”原則,結合老年人能力評估以及家庭居住環境評估情況,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地面、門、臥室、如廁洗浴設備、廚房進行改造或配置手杖、防走失等老年人用品,切實提升其居家養老的安全性、便利性。(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14)創辦老年大學-“愛晚”老年學校。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以全市開放大學、社區教育辦學體系為主渠道,統籌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努力完善社區教育工作體系,完成鎮、街道及社區學校的掛牌,大力創建終身學習品牌基地。(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7.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15)提供法律援助案件733件。強化基本公共法律服務, 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牽頭單位:市司法局)
(16)基層防災能力提升。對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地區的基層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易操作、易維護的救援裝備,提升基層自然災害防范應對能力,實現“打早、打小、打了”,減少重大自然災害中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牽頭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17)推進市鎮村三級應急廣播建設工程。市財政投資301.23萬元,完成沅江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計劃建成1個市級平臺,文旅廣體、應急管理、氣象、水利、自然災害等5個橫向平臺、14個鎮(街道、中心)前端、193個行政村(社區)終端,新增終端800組(行政村600組、社區200組)。(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體局)
8.提升數字服務能力。
(18)實施數字政務提質增效惠民工程。實施“湘易辦”超 級服務端增效惠民項目,其中新增上線17個“高效辦成一件事” (如企業變更登記、就醫等);新增惠民便企示范應用場景和高頻特色服務事項超過7個;企業和群眾辦事紙質證照免提交率提升至60%以上;政務服務統一受理辦結率提升至90%以上。(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19)推進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加載交通出行功能的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9000人;城區公交車載設備(機具)改造率達100%。(牽頭單位:市人社局、市交通運輸局)
9.改善人居環境。
(20)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9個。通過改造,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進一步補齊城市短板、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21)開工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407套。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緩解住房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的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牽頭單位:市住保中心)
10.提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水平。
(22)農村“三路”建設及農村公路安防。農村公路提質改造45.3公里(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旅游資源產業路、新村與撤并村間便捷連通路);建設農村公路安防設施501.162公里(含標志標牌);普通國市干線精細化提升6公里。(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路養護中心)
(23)農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實施農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恢復工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新增蓄水能力39萬方,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5萬畝。(牽頭單位:市水利局)
(24)完成縣級以上集中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整治1個。設置保護區護欄和標志標牌,污染源排查及突出環境問題整治,保證“水缸子”安全。(牽頭單位: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
(二)辦好沅江市人大代表票決制民生實事項目
1.群眾文體場所設施建設。選址北岸山路和上瓊路南側,分室外設施區和室內場館區建設,室外設施區主要建設五人制足球場、乒乓球場、氣排球場、兒童游樂空間等;室內場館區主要建設上瓊湖球類健身館、健身廣場、活動廣場等。(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2.中心城區養老服務助餐全覆蓋。規劃選址8個,完成中心城區養老服務助餐全覆蓋。(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3.縣道事故多發風險隱患路段治理工程。借鑒2023年國省道隱患治理工程的經驗做法(2023年市財政投入1488.8萬元資金對7條219.4公里國省道隱患進行治理,7月份竣工后,交通事故明顯下降),將縣道事故多發風險隱患路段作為民生實事,投入專項資金進行系統治理。(牽頭單位:市交警大隊)
4.旅游資源產業路。完成黃茅洲鎮省道連接工程、草尾鎮四興河道路修復工程建設。(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5.全市廣播體系建設。在現有“村村響”大喇叭系統的基礎上升級為應急廣播體系,實現與中央、省、益陽三級系統的無縫對接,并在本市應急成員單位間實現平臺互通共享。本次建設計劃完成1個市級平臺,文旅廣體、應急管理、氣象、水利、自然災害等5個橫向平臺、14個鎮(街道、中心)前端、193個行政村(社區)終端建設任務,新增終端1000組(行政村700組、社區300組)。(牽頭單位:市融媒體中心)
6.石磯湖、活魚塘黑臭水體治理。石磯湖黑臭水體治理完成主干渠截污、清淤、生態護坡、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完成西干渠調蓄池清淤及EHBR膜處理設施。活魚塘黑臭水體治理完成沿岸截污、底泥治理、生態護坡、活水連通等。(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7.中心城區教育基礎設施提質改造。新建瓊湖中學校門,改擴建政通學校校門,新建漁民新村幼兒園:占地面積1027㎡,建筑面積3500㎡,共12個班,容納約360人。(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8.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首批遴選15%的行政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打造“中醫閣”,總面積20㎡以上,首批共建設23個。全市312個村衛生室醫保全覆蓋。(牽頭單位:市衛健局)
9.排澇能力建設。更新改造泵站87座108臺總裝機9100KW,更新改造撇洪渠3.59km、內湖漬堤1.5km。(牽頭單位:市水利局)
10.一線防洪大堤弱電線路桿線合并。全部一線防洪大堤通信線路與廣電線路整合。(牽頭單位:市科工局)
三、推進機制
成立實施民生可感行動工作專班,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市政府辦聯系副主任、市人社局局長任副召集人,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健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行政審批局、益陽益陽市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市科工局、市融媒體中心、市交警大隊、市婦聯、市殘聯、市住保中心、市公路養護中心等為成員單位,專班辦公室設在市人社局,負責日常協調和調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