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江創新驅動服務升級 群眾幸福指數攀升
      發布時間:2025-04-14 17:37 信息來源:沅江市數據局 作者: 瀏覽量:

      在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腹地,一場以人民為中心的政務服務變革正掀起效能革命新浪潮。近年來,沅江市數據局錨定群眾獲得感核心指標,創新構建“智慧分流+全程幫辦+數字賦能”三維服務體系,通過機制創新、流程再造、技術迭代破解民生痛點,讓政務服務既有速度更有溫度,為新時代基層治理提供了樣本。

      打造彈性服務的“潮汐模式”

      一、動態調配破解窗口擁堵

      “原本做好排隊一上午的準備,結果五分鐘就辦完了社保登記!杯偤值罈钽魳蛏鐓^返鄉人員張女士在政務服務中心的意外體驗,源于該局首創的“潮汐窗口”機制。針對重點節假日前后的業務高峰,對高頻業務區的人流密度,當等候人數超過閾值時,后臺立即啟動機制。18名儲備專員可在5分鐘內完成角色轉換,在社保、不動產等窗口增設臨時服務點位。據了解,該機制使高峰期業務承載量提升,群眾平均等候時長縮短。

      “該窗口采用‘臺前不動,臺后聯動’的運行模式。當業務量突然增加時,后臺人員會被臨時調配,迅速啟動“潮汐窗口”提供援助,引導辦事群眾在原排隊順序基礎上進行分流排隊辦理。這一舉措不僅節約了辦事資源,還增強了應對短時大量業務的靈活性,顯著提升了工作效能。

      二、精準服務特殊群體需求

      在動態調配基礎上,建立特殊群體服務數據庫,對老弱病殘孕群體實行“三免”服務,即:免叫號、免排隊、免等待。政務服務中心配備無障礙通道、愛心專座等設施!皫е暳φ系K的老伴辦醫保,工作人員全程攙扶引導。”市民劉先生的經歷印證著服務溫度,特殊群體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9%以上。

      三、數字導辦彌合技術鴻溝

      面對數字化轉型中的“銀發困境”,18名“藍馬甲”導辦員構筑起立體服務網絡。這些業務骨干,既精通高頻事項辦理流程,又掌握智能設備操作技巧。已幫助數名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孩子教的記不住,導辦員手把手教會我用手機認證養老金。”67歲的王奶奶感慨道。

      構建全鏈服務的“幫辦代辦體系”

      一、專業團隊破解辦事難題

      “午間延時10分鐘,讓我當天拿到殘疾證。”李女士點贊的暖心一刻,源自該局組建的18人幫辦專班。這支年輕的隊伍,創新實施三辦工作法:簡單事項即時辦、復雜事項跟蹤辦、跨域事項云端辦。在餐飲店主王先生的案例中,幫辦員通過系統對相關部門,3個工作日內完成門店注銷手續,節省差旅成本1000余元。專班運行以來,累計解決企業登記、社保轉移等復雜問題60余件。

      據了解,該局在建立健全政務服務“幫辦代辦”機制上,設立了“幫(代)辦”專窗,并選派18名政治素養好、業務水平高、服務意識強的政務精兵組建“幫(代)辦”專員,為辦事群眾提供政策解讀、咨詢引導、文明勸導、投訴回復處理等服務。

      截至目前,“幫(代)辦”專員已累計為企業群眾提供主動服務800多人次,幫代辦服務2000多件次,處理各種疑難雜癥問題60多個,采納群眾合理化意見建議30多條。

      二、閉環機制提升服務質效

      建立“受理-辦理-反饋-優化”全流程服務閉環,在政務大廳設立“專場窗口”,累計采納群眾合理化建議30條。針對高頻咨詢問題,梳理幫辦案例形成服務標準,將平均業務辦理時長縮短28%。“從咨詢到辦結全程陪同,連注意事項都打印成溫馨提示卡。”剛辦結公司注冊的陳先生表示。

      構建智慧服務的“云端生態”

      一、數據共享再造審批流程

      四季紅鎮張先生的建房經歷極具代表性:通過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宅基地審批從多頭跑變為一窗辦,辦理環節精簡,審批時限從60天壓縮至5個工作日。政府免費提供的配套標準化設計圖紙,配合專業團隊上門放線服務,為村民戶均節省費用1000多元。

      二、智慧平臺延伸服務半徑

      隨著“一網通辦”平臺升級,24類高頻事項實現“指尖辦理”。今年以來,沅江市數據局聚焦企業群眾難題,持續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整合關聯事項,“一網通辦”已上線24個事項,累計辦件超2萬件,企業和群眾“最多跑一次”成為常態,辦事環節、材料、時間與跑動次數大幅削減!笆謾C提交材料,第二天就收到審批通過的短信。”在深圳工作的沅江籍工程師李先生感慨。

      “群眾需求就是改革方向!便浣袛祿贮h組書記、局長邱浩宏表示,全局將繼續緊扣企業群眾需求,協同多部門,歸集政策、再造流程、共享數據,推動政務服務供需精準對接,確保每件事都能便捷、高效辦成,讓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