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沅江市財政局!

      加入收藏 | 返回主站

      《心為身役》:蘇珊·桑塔格的寫作革命

      來源: 沅江市財政局 作者: 日期: 2020-01-06 16:47
      【 字號:
      打印

        作為一個身兼多藝的作家,蘇珊·桑塔格顯然是最為人歆慕的。她的《心為身役》是她黃金時期創作的,贏得了眾多讀者的青睞和贊譽。這本日記體的作品,是作者真實性情的寫照。其間收錄了作者三十歲之后的眾多私人筆記,反映了作者整體的生活面貌、性情以及內心的感悟心得,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蘇珊·桑塔格真實的一面。這部作品可以看做是作者多年來寫作生涯中一個文學之外的弦外之音。

        如今,我們再看《心為身役》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她對公共知識分子的洞悉與大膽的表達,使她變得更加的敏銳與機智,因此冠以“美國知識分子的良知”一點都不過分。每一個時代都有應有的文化屬性,而正是這些積聚的良知才讓這種文化有了自己的歸屬。她在美國知識分子身上留下了自己的特質,而這種特質最終形成了蘇珊·桑塔格的人格。在這本書中片段式的生活瑣事,看似是在長篇累牘地自我剖析,但是她的敘述不是一個家庭主婦的絮叨,而是直抵人性的率性。她這種一貫的寫作特質,使她的作品整體面貌有了一種清晰的精神脈絡,在她的精神世界中可以看到公共知識分子的良知。

        三十歲以后的女人,其實已經經歷了大半的成長過程。在此期間,她的舉止已經不再是一個作家身份,而是她對更多普通人有了關切的囑咐。正如她曾經說過:“我有一種道德感,不是因為我是一個作家,而是因為我是一個人”。雖然《心為身役》只是她《反對闡釋》《激進意志的風格》等作品的一個注腳,但是正是這樣一個注腳才使得那些生硬而偉大的著作,有了這樣一個鮮活的身份形象。

        在面對日常生活的沉靜與困惑、痛苦,尤其是對身體的意識(曾是乳腺癌患者,為此奔波于美國與法國多家醫院)的覺醒,使她對生命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在她由青年到中年的創作期間,也是她人生最為猶豫、矛盾與痛苦的期間,她不停地穿梭在心靈與世俗的情感激蕩中,一個個出現在她身上的標志事件(越南之行、反戰斗士、乳腺癌化療等)讓她有了鮮活的生命體驗與積累。

        蘇珊·桑塔格在她漫長而深刻的人生之旅中,經歷了諸多跨界探索與實踐,尤其是對藝術寫作的衷情,在這本書中俯拾皆是。同時桑塔格同她的母親一樣也都是反越戰積極分子,可能從小受母親的影響,這種對自由的崇尚,讓她的這一生有了傳奇的色彩。書中對自我的認識、剖析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一個作家的良知與素養,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她的多重身份在文字中的坦誠與率性呈現。在她的知識語境中,能體現家國故園的民族情懷。

        《心為身役》是對她生前創作經歷的一個最好解讀。這一篇篇個人書寫氣質的創作篇什,更清晰地還原了蘇珊·桑塔格對藝術的精神尺度與社會良知的捍衛。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優秀的作家而感到遺憾,希望她的這部著作能喚醒更多人的擔當與責任。(中國藝術報 石皓)



      稿件來源:河北文明網


      關閉本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