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二期主題詞——陪伴
節目卷首語:
為什么是陪伴?其實我們每一期的主題詞的選擇,是非常慎重的。有時候為了一個主題詞會反反復復討論很長時間,但是陪伴是最早確定下來的主題詞,而且從來沒有改變過。
我想因為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就像我們的朗讀者,鄭淵潔、喬榛都談到了自己,夫妻之間的陪伴,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在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楊乃斌,一個在八個月的時候失去了聽力的孩子,為了能夠讓他像健全人一樣的成長。他的母親,在他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學。
所以,我覺得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所以希望這一期以陪伴以主題詞的節目也能帶給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節目開場白: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在顧城的詩里,陪伴就是這樣簡單而美好。
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比如說這會兒,你我之間是一段短暫的陪伴;比如說我們的學生時代,和我們的同學,那是幾年的陪伴;還有一種陪伴,是生命里血脈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們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陪伴。
第二期 “陪伴”
5、文章:”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瓦爾登湖》選段 Henry David Thoreau 亨利.戴維.梭羅
朗讀者:林兆銘
在有月亮的午夜,有時候我路上碰到了許多的獵犬,它們奔竄在樹林中,從我前面的路上躲開,好像很怕我而靜靜地站在灌木叢中,直到我走過了再出來。
松鼠和野鼠為了我儲藏的堅果而爭吵開了。在我的屋子四周有二三十顆蒼松,直徑一英寸到四英寸,前一個冬天給老鼠啃過,——對它們來說,那是一個挪威式的冬天,雪長久地積著,積得太深了,它們不得不動用松樹皮來補救它們的糧食短細。
野兔是很常見的,整個冬天,它的身體常活動在我的屋子下面,只有地板隔開了我們。每天早晨,當我開始動彈的時候,它便急促地逃開,驚醒我,——砰,砰,砰,它在匆忙之中,腦袋撞在地板上了。黃昏中,它們常常繞到我的門口來,吃我扔掉的土豆皮,它們和土地的顏色是這樣的相似,當靜著不動的時候,你幾乎辨別不出來。有時在黃昏中,我一忽兒看不見了,一忽兒又看見了那一動不動呆坐在我窗下的野兔子。黃昏時要是我推開了門,它們吱吱地叫,一躍而去。靠近了看它們,只有叫我可憐。
要沒有兔子和鷓鴣,一個田野還成什么田野呢?它們是最簡單的土生土長的動物;古時候,跟現在一樣,就有了這類古老而可敬的動物;與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質,和樹葉,和土地是最親密的聯盟,——彼此之間也是聯盟;既不是靠翅膀的飛禽,又不是靠腳的走獸。看到兔子和鷓鴣跑掉的時候,你不覺得它們是禽獸,它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仿佛諷諷的木葉一樣。不管發生怎么樣的革命,兔子和鷓鴣一定可以永存,像土生土長的人一樣。如果森林被砍伐了,矮枝和嫩葉還可以藏起它們,它們還會更加繁殖呢。不能維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貧瘠無比的。我們的森林對于它們兩者都很適宜,在每一個沼澤的周圍可以看到它們兩者都很適宜,在每一個沼澤的周圍可以看到兔子和鷓鴣在步行,而牧童們在它們周圍布置了細枝的籬笆和馬鬃的陷阱。
稿件來源:河北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