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三期主題詞——選擇
節目卷首語: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
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
在我們這期節目當中,你會看到的是,徐靜蕾選擇了挑戰和變化;耶魯村官秦玥飛選擇了希望的田野;紅絲帶校長郭小平,選擇了呵護與守望;最讓我感動的是麥家,曾經叛逆的他,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
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節目開場白:
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詞是——選擇。人這一生,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么,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
有一年,法國的一家報社舉辦了一個有獎競答,其中有一道題目是,如果盧浮宮著火了,你選擇救哪一副畫?最終,獲得金獎的答案是,我選擇離門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說,選擇是一種智慧,而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第三期 “選擇”
1、文章:《老人與海》海明威
朗讀者:王千源
“我只有一次機會,這是生死搏斗,不是我殺死它,就是它撕碎我。來吧,沖著這兒來吧,讓我們做一次臨死前的最后決斗吧!我老了,沒什么力氣,我跟你磨了三天,我等了你一輩子了。老兄,我還從來沒有見過比你更大、更美、更沉著的魚呢!來吧,我們都快死了,讓我們看看究竟誰殺死誰?”
那條大魚掙扎著向老人的小船沖過來。他游得那么快,那么有力,堅硬的長尾,就像一把利劍。
老人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了,他用軟綿的雙手努力握緊他的魚叉,將魚叉舉過頭頂,他把魚叉聚到了不可能再高的高度。
老人拼盡他最后的生命,將魚叉扎入了大魚胸鰭后面的魚腰里,那鰭在空中高過了老人的胸膛,老人扎中了大魚的心臟。大魚生機勃勃地做了一次最后掙扎,它跳出水面,躍向空中,把它的長、它的寬、它的威力和它全部的美都展現出來。爾后,轟隆一聲落入水中。
老人贏了,他戰勝了自己,戰勝了那條大魚,那條他一生都沒有見過的美麗的大魚。那條魚比老人的小船長出許多,老人強撐著快要癱瘓的身體,費了很長的時間,才把小船拴在大魚的身上。他不知道,應該讓魚帶著他走,還是他帶著魚走。
這時候,一群無所畏懼的鯊魚正嗅著血跡,朝這里涌來。成群結隊的鯊魚向老人的戰利品——那條系在船邊的大魚,發起了猛攻。那撕咬魚肉的聲音讓老人再一次戰栗起來。他重新舉起魚叉,悲壯地站在船頭,他決心捍衛他的戰利品,就像捍衛他的榮譽。
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打不敗他!……
稿件來源:河北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