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于2022年7月6日出臺了《沅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沅江市抗旱應急預案〉的通知》(沅政辦函〔2022〕25號)(以下簡稱預案),現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適應我市抗旱工作需要,增強干旱風險意識,落實抗旱減災措施,提高抗旱工作的科學性、主動性和應變能力,保證抗旱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災害損失,保障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實行“先生活、后生產,先地表、后地下,先節水、后調水”。
(2)抗旱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
(3)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注重科學、講求效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
(4)堅持依法抗旱救災,實行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各部門協調配合,積極參與。
(5)實行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促進抗旱工作由農業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最大限度地滿足城鄉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
三、主要內容
本預案共8章、29節,主要內容有總則、應急指揮體系及職責、預防預警機制、應急響應、善后工作、應急保障、監督管理、附則。
本預案編制依據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適用于本市范圍內防旱抗旱減災工作。
(一)成立沅江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市防指”),市森防指下設沅江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市防辦”)。市防指綜合旱情、雨情等信息,經市防指協商會議綜合研判并參照以下條件確定相應預警級別和發布預警信息。干旱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
(二)干旱防御措施。遵循“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防旱工作機制。
1.蓄水保水。保證水源是抗旱工作基礎,必須將全市的蓄水狀況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在保證工程安全前提下,各類水庫和涵閘,都應按照控制運用辦法的規定,適時蓄水、引水、保水,增加調節水量。有抗旱任務的各類水利工程,要制定和完善抗旱調度運用辦法。
2.過境水資源利用。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經批準可適時適量引用過境水資源。
3.雨洪資源利用。主要針對雨季即將結束前或發生洪水后的退水階段。正確處理防洪與興利的關系,合理承擔風險,經批準可適時關閉水庫泄洪設施,沿江、沿河控制閘,應當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洪水尾梢,增加抗旱水源,改善抗旱水質。
4.水源調度。全市各地都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和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實際,編制抗旱供水方案,增強計劃性、科學性。在此基礎上,合理優化調度,加強用水管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市防指加強對大型水源工程調度,協調灌區上下游用水矛盾,充分發揮水源的綜合效益。
(三)服務組織保障。加強現有抗旱服務組織體系的建設和管理,規范服務組織的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服務組織的服務機制和生存發展體制。同時,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調動各級抗旱服務組織主動服務的積極性,提高其服務能力和水平。
(四)加強宣傳培訓。旱情、災情及抗旱工作等方面的公眾信息交流,按照有關規定實行分級負責制,由本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抗旱的重要公眾信息交流,實行新聞發言人制度,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后,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指定的發言人,通過本地新聞媒體統一向社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