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居洞庭之南,因沅水歸宿之地而得名,境納“湘資沅澧”四水,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地貌特征。全市現轄10個鎮、2個街道和2個濕地保護中心,2024年戶籍人口68.72萬,行政區劃面積2012.49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匯聚資水、沅水“兩江”,坐擁浩江湖、蓼葉湖、下瓊湖、上瓊湖、石磯湖、胭脂湖和榨南湖“七湖”。作為湖南省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市)、湖南省衛生城市、湖南省文明城市,一座“湖在城中、城在湖里、湖城一體”的秀美生態水城正魅力彰顯,一片投資興業的希望熱土正愈發充滿活力!
沅江人文底蘊深厚。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建縣,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縣改市。中國最大的內陸島——赤山島上曾出土10萬年前新石器,漉湖等地早在5000多年前已形成原始村落,明朗山上的漢墓和歷史遺跡,無不見證著洞庭湖區悠久的人類文明。屈原、諸葛亮、李白、杜甫、王安石、“曾左胡彭”曾在此吟詩作賦、揮毫潑墨,凌云塔、鎮江塔、魁星樓是洞庭湖區現存最為完好的人文景觀。
沅江區位優勢明顯。位于長株潭城市群一小時經濟圈內,是益沅桃城鎮群副中心;南臨長石、洛湛鐵路和長常高速,國道G234線、益南高速縱貫全境;水路通江達海,擁有千噸級港口碼頭白沙港,航道直抵岳陽城陵磯港口,可經長江直達上海;規劃中的通用航空項目有望定址沅江。
沅江物產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蘆葦之鄉”美譽:是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和全國百強漁業市;擁有亞洲最大的天然蘆葦蕩,野芹菜、野藜蒿、蘆筍和蓼米等“洞庭四珍”遍布湖洲、天賜野成,被譽為“洞庭蟲草”的“沅江蘆筍”從“養在深閨人未識”,漸漸成長為美食界的新寵,以蘆葦作基質的蘆菇產業正蓬勃發展。砂石儲量豐富,品質上乘。
沅江工業基礎雄厚。具有地方特色的六大產業鏈鍛造成型,即以中聯重科為龍頭的裝備制造業、以亞光科技為龍頭的船舶制造業、以辣妹子為龍頭的綠色食品業、以新馬制衣為龍頭的紡織服裝業;新能源、新型建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12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并躋身湖南省同類園區綜合實力20強;2013年被評為湘商十大最具投資價值經濟園區。2014年憑借船舶制造入圍“湖南省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2019年,船舶產業園獲評省級特色產業園;2020年,船舶制造小鎮獲評省級特色工業小鎮;2023年,紡織服裝獲評全省縣域外貿特色產業集群。
沅江投資環境優越。園區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齊全、服務環境優良,為投資者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支持工業經濟發展“二十條”》《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招商引資若干規定》《關心關愛企業家“二十條”》等系列措施的陸續出臺,用地、稅費、政務服務等優惠政策的不斷完善,為投資者營造了寬松的創業環境。作為一帶一部、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重要城市,沅江既承接著東部產業的梯次推進效應,又面臨“鄉村振興”、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三高四新”、益陽市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等戰略機遇,發展潛力巨大,未來風光無限。
沅江發展態勢良好。近年來,沅江市堅持高質量發展第一要務,扛起全面從嚴治黨和增進民生福祉兩大責任,實施“產業強市、生態立市、文化興市”三大戰略,彰顯“美麗湖城、文旅湖島、生態湖洲、魚米湖鄉”四大特色,建設“富饒、美麗、幸福、創新、智慧”現代化沅江,全力做好“凝聚‘沅江人’、深耕‘沅江文’、用活‘沅江水’、創好‘沅江業’”四篇文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穩中有進態勢。2023年,14項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居全省各區縣市第二;2024年,主要經濟指標在益陽基本實現“爭一保三”,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名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