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交通運輸工作總結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3-1712311 發布機構:沅江市交通局 發文日期:2023-01-09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沅江市交通運輸局

      2022年交通運輸工作總結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局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戰略目標,以“辦人民滿意交通”為根本理念,以深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行業治理、運輸服務、人才隊伍現代化為重點領域,以實現農民群眾“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公交”美好愿景為核心任務,聚焦交通事業建、管、養、運四大環節,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標,強力推動沅江交通高質量發展,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促進度,項目建設“三線三實”

      我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篤定“真抓實干”的信念,以公路建設為主線,水運、站場建設為輔線,“資源產業旅游路”和“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為軸線的建設理念,一是抓項目實施實干。我市強化各級領導,落實責任,將資金、資本、資源向交通傾斜,今年我市財政統籌2.8億元用于推動交通建設項目,確保重點工程順利實施和全面完成。二是抓質量監督實管。按照“修一條路,成精品一條路”的原則,堅持“質量第一、品質至上”的理念,把“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作業貫穿交通項目建設始終,確保交通建設項目質量合格率達到100%。三是抓后期管理實養。進一步建立健全公路養護機制,扭轉重建設輕養護的傾向,做到建養并重,確保建一條、成一條、養一條、見效一條。

      1.資金投資計劃超額完成。今年我市各交通運輸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超額完成了年度投資計劃任務,截止12月,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1.132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9.025億元的123.35 %。其中干線公路累計完成3.89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3.8億元的100.02%;農村公路累計完成2.63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1.09億元的241%;站場建設累計完成1.67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1億元的167%;水運工程累計完成1.2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1.9億元的62.86%;項目前期以及公路養護建設、安防、危橋改造等完成投資1.442億元,均已超過年初計劃投資。

      2.實體建設目標基本完成。沅江客運總站已建成投入使用;S317竹蓮互通連接線二期工程建成通車;S507沅江市茶盤洲鎮至黃茅洲大橋南公路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并試運營通車;S220沅江市四季紅鎮至黃茅洲大橋北公路項目正在開展征拆踏勘等施工前期工作;78.1公里旅游資源產業路完成建設任務;危橋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等項目均已經基本完成;沅水常德至鲇魚口2000噸級航道建設工程項目施工順利。

      二、強管理,平安建設持續深化

      1.黨的建設不斷夯實。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會前認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會中認真組織黨員干部收聽收看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二十大作報告,會后第一時間召開干部大會組織傳達學習、進行動員部署。廣大黨員干部充分利用黨組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在學深悟透上下真功求實效,不斷提高全系統黨員干部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決策部署上來。

      2.行業治理有效提升。一是出租車市場整治工作強力開展。我局開展的出租車市場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打擊無證經營、越線經營、私設站點、坑客宰客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有效規范了出租客運市場秩序和經營環境,全市350臺出租車從一盤散沙到313臺出租車向出租車公司交納了管理費,服從公司化管理。二是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創建附屬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我局在全力協調參與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兩家公司的線路、車輛投入規模的同時,保證了兩家公司的正常營運,創建期內保障了全市城鄉居民的出行。三是城市公交實行“公車公營”。為加快推進城市公交經營管理體制改革,規范城市公交客運市場秩序,著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形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出行需求,對我市134臺公共汽車開展使用權收回和車輛收購等改革工作,目前已基本改革到位,建立了實行公車公營的城市公交發展長效機制。

      3.執法體系持續優化。全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協作等機制已建立運行順暢,并已細化明晰了工作職責,制定了協作機制工作流程圖和任務清單。執法工作中,積極推進執法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對執法人員組織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執法基礎夯實。執法過程中,大力推行執法公示、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同時積極開展交通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健全執法監督機制,整頓執法風氣。截止目前,我局共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918件,完成非稅收入899.61萬元,我市交通運輸執法領域未發生公路水上“三亂”案件、執法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

      4.安全生產基礎牢固。全年,我局積極應對、快速部署,組織開展了重大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管控行動,“隱患清零”“平安有我”系列行動扎實開展,風險防范和事故預防能力進一步提升,圓滿完成春運、節假日、汛期及疫情防控特護期等關鍵時段的運輸組織和安全保障任務。工作中,“交通頑瘴痼疾集中整治”“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百日攻堅”行動為抓手,加強對“兩客一危”車輛、公交車、出租車、渡口渡船碼頭以及駕駛員船舶員的管理,從嚴打擊超限超載、非法營運等違法行為,強化三無船舶監管,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運輸企業重大隱患一單四制進一步規范,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三、重養護,各級公路暢安舒美

      1.國省道精密養護。隨著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發展,公路養護日漸向社會化承包過渡。市公路建養中心今年對S221(6.0km)、S220(17.652km)、S218(15.174km)、X011(15.7km)等線路實行日常養護承包試點(共計養護里程54.526公里,投入資金37.06萬元),重點對路面、路肩、排水系統、綠化及附屬設施進行日常養護;并進一步規劃在積累一定經驗、具備一定條件的基礎上,對國省干線公路及部分重要縣道全面實施日常養護社會化承包,徹底改變目前自養自管的養護模式,實施常態化管養,打造良好路域環境。截至目前,我市干線公路優良路率達到93.99%,全市公路綠化率為100%。

      2.農村公路精心養護。根據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聯合行文《關于印發<湖南省全面推進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實施方案>的通知》(湘交農路〔2022〕49號)文件要求,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于6月22日即委托湖南理大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對我市890余公里農村公路縣、鄉、村道進行了自動化路況檢測;委托長沙理工大學對全市130余座農村公路橋梁進行了經常性檢測,根據檢測結論,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科學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公路預防性養護、危舊橋梁改造工作,進一步消除路面病害和安全隱患,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出行條件。加上群眾性養護、預防性養護等一系列養護措施,全市農村公路養護質量及通行能力明顯提高。

      3.超限超載精準治理。一是加強了源頭管理與科技監管力度,制定了源頭企業巡查制度,每周兩次深入重點源頭企業督導檢查,強化源頭運輸與科技監管,完成了年產量十五萬噸以下源頭企業監控設備八套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優化了市監管平臺。二是嚴把路面管控關,對車輛超載超限非法改裝等違法行為實行一站式查處,對重點部位、重要路段的超限超載行為進行突擊整治,適時開展“零點行動”與“非法改型車輛整治行動”,截止11月中旬,共出動人員7080人次,執法車輛2640余臺次,檢測車輛186846臺次,處罰車輛307臺次,卸載超載貨物2974.37噸。三是加強了非現執法系統管理,嚴格落實有違法記錄車輛的結案率,并認真梳理違法信息,嚴格落實了一超四究制度,目前為止非現檢測10%以上車輛390臺,移交外地數據68臺,已處理38臺,移交交警故意遮擋車牌車輛93臺。

      4.路域環境精細整治。我市重點對境內國省干線公路及穿村鎮、城區路段的進行了路域環境綜合治理,重點打擊在農村公路用地及公路建筑控制區私挖亂建、亂堆亂放、路肩種植農作物、占道經營等嚴重影響公路、橋梁等設施完好、安全、暢通的違法行為。截至目前,全市清理路障及路面堆積物162處,拆除非公路標志86塊,勸阻并清理占道經營攤點830處,查處行政處罰案件3起。

      四、優運營,構建發展長效機制

      1.公路運輸客貨兩通。一是及時處置各監管系統報警,“兩客”智能監管系統報警處置率100%,“危貨”車輛智能監管系統報警處置率100%。二是建立完善了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辦結率99%以上,全面開展了電子證照激活工作,紙質證照逐步退出市場。五是客運站場交通醫療急救箱配置齊全,應對突發情況措施齊全。

      2.水路運輸“戰枯保暢”。一是保障了枯水期航道通暢。重點加強了航道航標巡查和水位觀測,及時通報航道水位和船舶航行信息,科學調度來往船舶運行,謹防船舶擱淺,維護正常的航行秩序;嚴格控制和打擊超載、超吃水船舶,夯實基礎保障工作,做好航道維護預案;持續強化與轄區水運企業的信息溝通,建立健全協調聯動機制,確?菟谳爡^航道安全暢通,以及轄區內重點民生物資水上運輸暢通。今年累計助航288艘,其中電煤運輸船舶90多艘,確保了湘西北地區人民生活物資順利平安到港,實現了零事故零投訴。二是船舶碰撞橋梁隱患和“平安有我 益帆風順”活動認真開展,對渡運碼頭、渡運設施開展了監管,行業監管與行政執法雙管齊下,重點打擊非法載客、非法載車、違規超載等不符合安全渡運的行為,加強了船舶現場監督和安全檢查,杜絕船員無證上崗、作業時不符合安全要求行為。

      3.環境污染強力治理。一是扎實開展碼頭規范提升工作,益陽市通報的3處規范提升碼頭已完成相關工作,拆除了草尾鎮裝卸運輸碼頭,關停了沅江紙業蘆葦碼頭。二是強力推進了船舶污染治理工作,督促運輸船舶安裝使用油水分離器和污水處理器,實現船舶污染源頭控制、綜合防治和系統治理,沅江白沙、沅江石磯湖2個船舶污染物上岸收集點,對在我市湖區停泊作業地、船舶產生地的固體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收集上岸,集中處理,進一步推進水運綠色發展,更好地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2022年以來,機關后勤、教育培訓、老干、工青婦等工作有序開展,共同推動了沅江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軟肋:

      一是資源要素保障日益趨緊。籌融資仍是我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最大瓶頸,特別是嚴控政府債務,嚴防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對交通發展帶來較大挑戰。近年來我市交通基礎建設總量較大,上級補助投資比例偏小,財政雖全力支持,但仍難以彌補資金缺口。例如G234沅江北互通至胭脂湖公路(含白沙二橋)、G234沅江市茅草街大橋至白沙大橋公路、沅江市共華至瓊湖公路(含沅共大橋)等項目,地方政府自籌比例較大。加上項目建設在因前期設計占用基本農田、生態紅線等,或占用林地、水利設施、自然資源等,導致項目推進緩慢。如S313漉樂線4.59公里、S507茶黃線北港村段和S220四共軸線四興河大橋均因占用基本農田導致需要田土調規延緩了建設進度。

      二是治理效能有待優化提升。隨著交通行業轉型,機制體制改革,交通管理職能不斷延伸,高素質綜合執法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智慧交通建設存在較大短板,科技賦能交通還需全面突破,全面提升。道路運輸市場管理形勢嚴峻,如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創建工作因“一縣兩公司”運營模式,各運輸企業之間出現難以調和的矛盾,導致未能如期通過省廳驗收;出租車市場整治過程中出現赴省進京越級訪事件;非法營運、安全監管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三是安全監管存在薄弱環節。我市道路運輸行業規模大、運營車輛多,正處于轉型升級發展期,行業“小、散、亂”的局面一時難以徹底改變,加之,新業態、新運輸方式不斷涌現,安全風險隨之加劇,監管壓力也持續加大。同時,我市水上運輸情況復雜,內河、湖泊通航里程長,運營船舶比較多,通航條件復雜,水環境保護、環洞庭湖生態治理的任務比較重,安全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安全監管難度較大。

      四是信訪維穩壓力依然較大。近年來,由于企業改制、運輸體制改革、疫情防控、經營虧損等原因,我局下屬企業市運輸服務公司(原水運公司)、市裝卸運輸公司、市公共汽車公司、市汽車運輸公司、市樂眾出租車有限公司穩定維護形勢比較嚴峻,衍生了涉軍群體、市運輸服務公司破產改制群體、出租車司機群體、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涉改群體4個上群體,信訪壓力較大。

       

        

                            沅江市交通運輸局

                                          20231月9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