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交通運輸局 2023年度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思路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4-1887155 發布機構:沅江市交通局 發文日期:2024-01-11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沅江市交通運輸局

      2023年度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局“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戰略目標,“辦人民滿意交通”為根本理念,“真抓實干沖刺年”“項目建設質量年”“作風建設提升年”為工作抓手,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網絡化、行業治理現代化、物流運輸便利化、出行服務品質化,被評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交通運輸廳驗收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3年工作總結

      (一)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政治建設從嚴對標。第一議題制度、第一責任較好落實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配合市委巡視巡察工作,17個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基本到位。組織保障更加有力。支部“五化”建設逐步推進;機關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和基層黨組織整建提質、黨務工作有關問題清查整治專項行動收效較好;干部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工青婦團組織作用有效發揮。政風行風持續向好。“九大專項整治行動”“以案促改”“領導干部利用職權或影響力為親友牟利專項整治行動”“執行力提升年”“能力素質提升年”“兩帶頭五整治”為抓手,守住廉政底線。清廉交通形成氛圍。制定出臺清廉機關建設方案,對梳理出的廉政風險點制定針對性措施;開通清廉公交專線;突出加強對“一把手”監;化審計監督,加強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核;馳而不息糾“四風”,持續開展紀律作風集中整頓活動;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深化運用,政治生態持續凈化。

      (二)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我市2023年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下達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任務包括干線公路、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改造工程、水運工程、公路養護5大類14個項目,總投資為62578萬元,完成投資86042萬元。

      1.干線公路:S220沅江市四季紅鎮至黃茅洲大橋北項目,年計劃投資13000萬元,已完成投資17000萬元,項目A標路基及構造物基本完成,C標正在推進路基工程;S317竹蓮至百祿橋路面改善工程即將建成通車;S228沅寧線(沅江段)、S317竹蓮互通連接線二期、S217河南線(沅江段)二期已完成竣工驗收;根據省市交通項目停緩建項目專項整治相關要求,續建沅江樂園至漉湖公路,正在按進度計劃,進行用地報批和工可編制工作,完成投資1800萬元;G234沅江市茅草街大橋至白沙大橋公路前期工作,工可修編已完成。

      2.農村公路:建成農村公路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 (含鄉鎮通三級公路、新村與撤并村連通路)129.935公里,年計劃投資22873萬元(其中益陽市下達計劃外建設任務80.029公里,總投資14297萬元),已經完成全部項目,完成投資44702萬元。

      3.路網結構改造工程:完成23座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年計劃投資1304萬元,完成投資1700萬元;完成199.323公里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年計劃投資4427萬元(其中益陽市下達計劃外建設任務70公里,總投資1840萬元),完成投資4800萬元。

      4.水運工程沅江港規劃已于2023331日通過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202334號)文件批復協助省交通運輸廳、華夏美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續建沅水常德至鲇魚口2000噸級航道建設工程;完成益陽市沅江市白沙千噸級碼頭提質改造項目,完成投資40萬元;完成沅江市砂石集散中心項目建設(省規劃外項目),完成投資9018萬元;協助省交通運輸廳開展了澧資白沙至甘溪港1000噸級航道建設工程前期用地預審、工可編制工作。

      5.公路養護國省干線公路日常養護,保障219.25公里國省干線公路暢通,年計劃投資1156萬元,完成投資1400萬元;農村公路日常養護,保障2353公里農村公路暢通,年計劃投資1155萬元,完成投資1500萬元;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大中修115公里,完成上級交通主管部門下達的切塊資金計劃,年計劃投資1853萬元,完成投資2100萬元;國省干線公路路面改善,完成3.613公里農養省道路面改善計劃,年計劃投資1152萬元,完成投資1300萬元。

      6.道路運輸站場:繼續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創建附屬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已完農村客運招呼站項目建設和標志標牌設置,完成投資300萬元。

          我市交通項目建設中加強了與項目所在地及公安部門的銜接,保障項目建設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年交通項目建設未發生一起阻工事件。

      (三)行業管理優化升級

      行業治理有效提升。持續深入開展出租車市場整治工作,及時受理、辦結上級部門交辦的信訪事項和各級信訪系統信訪事項,對重點人員制定了工作臺賬和包案制度,加強了值班體系和臺帳資料的建立健全,及時報送涉黑涉惡涉亂信息情況。發生的以出租車群體為主的涉法涉訴信訪在上級交通主管部門和沅江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支持指導下,均在短時間內平息,確保了兩會期間及各個重要時間節點我市交通運輸領域穩定執法體系持續優化。持續開展交通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積極開展執法人員培訓、考核,并形成制度化,投資110萬元,補充、補強了執法車輛、執法設備,積極推進執法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嚴格實施交通運輸執法“三項制度”,全年未發生公路水上“三亂”案件、執法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敗訴案件。安全生產基礎牢固。“交通頑瘴痼疾集中整治”“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百日攻堅”“隱患清零”“平安有我”系列行動為抓手,加強“兩客一!避輛、公交車、出租車、渡口渡船碼頭以及駕駛員船舶員的管理,從嚴打擊超限超載、非法營運等違法行為,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四)公路養護不斷夯實

      養護水平不斷提高。“有路必養,養必到位”,因地制宜加大了資金投入,按每年每公里縣道不低于1萬元,鄉道不低于5000元,村道不低于3000元進行投入,除國省補助外,不足部分由市人民政府籌集。進行日常養護外包嘗試,隨著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發展,54.526公路省道、縣道進行日常養護承包試點,投入資金37.06萬元,重點對路面、路肩、排水系統、綠化及附屬設施進行日常養護,并進一步規劃在積累一定經驗、具備一定條件的基礎上,對國省干線公路及部分重要縣道全面實施日常養護社會化承包,實施常態化管養。路域環境不斷提升。組織執法人員加大對益沅公路、赤山路段、黃茅洲大橋連接線的巡查力度,對占道經營的攤點及時清理、勸導;配合街道、鄉鎮做好馬路市場整治,使得交通頑瘴痼疾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截止目前,清理占道經營攤點400余處,取締趕集馬路市場2處理行政案件6路政管理不斷加強。“零點行動”和“切割行動”為抓手,重拳整治道路運輸車輛超限超載和非法改裝等違法行為,共檢測車輛18萬余臺次,查處普通貨物運輸車輛違規營運25臺次,查處危貨運輸車輛違規營運4臺次,查處改(拼)裝車輛5臺次;查處超限超載車輛190臺次;卸載貨物1326.4噸。

      (五)運輸服務持續提升

      城鄉客運有亮點。根據城鄉公路已經形成“大互聯”的情況,我市著手調整優化城鄉公交線網,健全以城區為核心的城鄉公交運營服務網絡,探索開展“客運+”新業態、新模式,開通城鄉公交線路37條,全市150個行政村“村村通客車”率達100%,沅江市農村群眾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抬腳上客車”,省“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創建工作已順利通過省廳核驗。公路建設服務“黨建+”。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傾斜助力鄉村振興示范村和軟弱渙散村建設,全力支持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瓊湖街道小河咀村、胭脂湖街道南竹山村、先鋒村、共華鎮八形汊村、草尾鎮和平村、樂園村、四季紅鎮陽雀洪村、陽羅洲鎮大中村、南大膳鎮牛洲社區等),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南大膳鎮合利紅村、南洞庭中心大碼頭村)等公路基礎設施完善工程,扶鎮、村發展經濟多元化。營商環境助大力。積極配合市創建辦在城區新建56個公交站臺,助力創文工作;為解決重點項目中蔬菜聯員工上下班出行,將公交2路專線始發站進行了延伸;為解決船舶工業園員工上下班及周邊群眾出行,開通了湘北市場至船舶特色小鎮3公交定制專線,將6路專線終點站延伸至石磯湖新村;累計公益助航1510艘,救援船舶32,該項工作被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辦的《城市經濟論壇》進行刊發推廣,為企業排憂解難,助力營商環境優化。道路運輸行業重整治。每月組織對我市道路運輸行業開展安全生產工作檢查督查工作,排查道路運輸企業7家、客運站場2個、駕培機構、維修市場、普通貨物運輸企業,共排查出安全隱患共20余處,均以按“一單四制”要求整改落實;對“兩客一危”相關企業開展6次警情約談會;組織對我市6家客運企業、1家貨運企業、9所駕校進行了質量信譽考核;對道路運輸維修行業廢棄物處置情況開展了30余次檢查整治行動,共排查37家維修企業,排查中發現5起安全隱患均嚴格落實整改措施并全部整改。水環境污染強整改。進一步抓實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等工作任務,截止目前,我市兩處船舶污染物接收站共服務船舶655艘次,接收生活垃圾6.2噸,生活污水158.3噸,油污水8.9噸,殘油廢油0.653。對轄區運輸船舶生活、油污水直排進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并對漉湖水域來往、作業船舶污水直排問題與周邊汨羅、湘陰等市縣協調,形成聯動機制,不留水上環保死角,確保水環境污染整治實效。

      2023年以來,機關后勤、教育培訓、老干、工青婦等工作有序開展,共同推動了沅江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軟肋:

      1.資源要素仍是發展桎梏。建設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成本逐年提高、國省補助比例偏低等等因素制約,資金問題仍是制約交通發展的桎梏,近年來我市交通基礎建設總量較大,財政雖全力支持,但仍難以彌補資金缺口。加上項目建設因前期設計占用基本農田、生態紅線等,導致項目推進緩慢。S313漉樂線4.59公里因基本農田問題遲遲未動工被省交通運輸廳約談、S507茶黃線北港村因設計線型與用地報批不一致等問題進度一推再推。

      2.工作亮點提煉力度不足。近年來,交通工作在項目建設、行業管理等方面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總結成績提煉亮點方面力度還不夠,如公益助航、公車公營、最美農村路等亮點工作,均未爭取到省交通運輸廳的加分,導致在真抓實干激勵獎勵評選中亮點不足,優勢不夠。

      3.行業監管存在薄弱環節。隨著交通行業轉型,機制體制改革,交通管理職能不斷延伸,高素質綜合執法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智慧交通建設存在較大短板,科技賦能交通還需全面突破,全面提升。道路運輸行業規模大、運營車輛多,正處于轉型升級發展期,行業“小、散、亂”的局面一時難以徹底改變,加之,新業態、新運輸方式不斷涌現,安全風險隨之加劇,監管壓力也持續加大。水上運輸情況復雜,內河、湖泊通航里程長,運營船舶比較多,通航條件復雜,水環境保護、環洞庭湖生態治理的任務比較重,安全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安全監管難度較大。

      4.信訪維穩壓力仍然較大。近年來,由于企業改制、運輸體制改革、疫情防控、經營虧損等原因,我局下屬企業穩定維護形勢比較嚴峻,衍生涉軍群體、市運輸服務公司破產改制群體、出租車司機群體、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涉改群體4個上群體,信訪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出租車群體,多次出現進京上訪事件,在我局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仍有26臺出租車車主可能會出現不穩定現象。

      二、2024年工作安排

      總體工作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實施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奮力推進交通強市建設,努力當好現代化新沅江的開路先鋒。重點抓好個方面工作

      1.抓牢政治建設“定盤星”。加強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管理。夯實基層基礎。推進支“五化”提質升級;堅持以新時代好干部標準選人用人,樹立重實干實績的用人導向,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力度,加強干部培養教育和管理監督做好鄉村振興聯系點駐村幫扶。強化作風保障。扛牢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鍥而不舍“四風”樹新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推進交通行業發展重大問題,形成一批高質量調研成果。發揚斗爭精神。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崗位、關鍵人員監督,尤其是招投標、轉分包、招商引資、工程變更等建設領域;加強廉政風險排查,常態化開展廉政警示教育綜合運用巡視巡察、審計監督、舉報投訴等發現線索,嚴格監督執紀問責,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著力建設清廉交通。

      2.牽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加大項目儲備力度。積極對接上級主管部門,完成“十四五”交通運輸規劃中期評估和調整工作;積極破解土地、林地、環評、籌資等難題,加強項目儲備,增強建設后勁。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堅持目標導向、系統思維、協同高效、一體推進,明晰發展目標、評價指標、推進步驟和保障措施,確保項目前期順利開展。加強重點項目建設。計劃項目S220四共軸線、S313漉樂線南大膳鎮新建段、白沙大橋西分流輔道(沅江市新灣鎮橋北村至老屋沖村公路)、旅游資源產業路等強化質量、安全、進度控制,規范市場行為,優化市場環境,防控市場風險,提升工程品質,打造清廉品牌。

      3.把好服務質量“品質關”。做好重點運輸保障。圍繞“安全、健康、便捷、溫馨”目標,做好2024春運工作抓好重點時段、重大活動、重點物資運輸保障加強極端天氣預測預警,完善疏堵保暢應急預案,強化應急運力、物資、裝備儲備調度。提質客運服務水平。“四好農村路”全省示范縣創建規范定制客運發展;開展“群眾滿意客運站”創建;提升機動車維修、駕培服務質量。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加快營運車船使用清潔能源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實行閉環管理;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倡導綠色出行。

      4.細耕行業治理“責任田”。完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三項制度”“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完善1232812345熱線訴求辦理機制;穩步推進出租車行業整治。嚴格依法行政。落實主要負責人第一職責健全落實執法協作機制深入開展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嚴格合法性和公平競爭審查依法辦理行政復議、應訴案件高質量辦理建議提案;抓好“八五”普法宣傳,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強行業監管。普通公路超限率穩控在1%以內,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達到90%以上;加強建設、運輸市場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嚴格準入退出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創新監管模式,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原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信用評價,落實信用監管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管效能。

      5.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樁”。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個必須”;進一步加強道路運輸“兩客一危”、水上客渡運、農村客運等重點領域監管;持續開展交通問題頑瘴痼疾整治和“隱患清零”,強化路域環境治理,完善安全設施條件,消除安全風險;強化應急值守和應急信息報送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減少一般和較大事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